请看小说网www.qingkanxs.com

“哦,是那个杨鹤啊,那个第一个被推上三边总督的倒霉蛋!”不少百姓还记得这个人,谁让他是第一个在事发后被推上三边总督这一职位的人呢?

后面的那些三边总督,他们基本都记不清,但是杨鹤确实让他们印象深刻。

“不过话说回来,那杨鹤出事儿,倒是不牵连他儿子……”还有百姓对明朝官场情况甚为好奇,不由得探究起来。

但是这个问题,确实没人能够回答他,至少周围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按照常理,这当爹的做官出事儿了,牵连不牵连儿子,好像都能说得过去——牵连的话,那很正常,毕竟你们是父子嘛,当爹的做官不利,让皇帝不爽,儿子的官途受到牵连那再正常不过;不牵连的话,毕竟是当爹的除了事儿又不是儿子做官不行,那一码是一码,处理那个出错的就行了,也很正常。

“不过现在是十年,杨嗣昌是八年九月份开始守孝的,现在应该还没有守完吧?”还有不少人关注守孝一事,谁让这件事情跟普通百姓也都密切相关,谁家没有守孝的时候?谁不喜欢自己的儿孙是孝子贤孙?

八年九月份开始守孝,到了十年,哪怕是十年年底,那也是十六个月,远远不够守孝的规定时间。

而因为守孝,杨嗣昌都丁忧在家了,说明朝廷的官员理论上都是应该守完孝期然后才能继续当官的。

所以,杨嗣昌这是?

“那肯定是皇帝让他继续回去当官了呗!”一个人肯定道,觉得这根本没有什么其他可能,“那可是皇帝,皇帝说什么难道还能不听?他要让人当官,谁还管什么孝期不孝期的,那不还什么,什么,忠孝两难全嘛!”

忠孝两难全,别的时候到底该怎么选他不知道,但是现在皇帝明确表态,难道还要和皇帝对着干?

所以,既然皇帝想要让杨嗣昌回去当这个兵部尚书,那么杨嗣昌肯定就得回去、就能回去。至于说这个守孝到底该怎么办……那谁知道呢。

【朱由检想起了他,于是,干脆夺情——让他停止守孝丁忧,直接入朝为官,担任兵部尚书。】

【至于说之前的兵部尚书……哦,他因为外敌入塞而畏罪自杀了。】

【话说回来,崇祯时期,不仅三边总督和陕西巡抚等陕西地区的官员是个消耗品,其实兵部尚书同样是个消耗品……】

【总之,杨嗣昌走马上任了,而他则是个坚定的剿杀派——虽然并不确定他到底是本心如此还是因为皇帝这样需要才如此,但总归,从他的表现来说,他就是一个坚定不移的剿杀派。】

【而杨嗣昌和其他兵部尚书乃至很多官员不同的一点在于,他非常机警圆滑,“深得事君之道”,朱由检只要和他谈话就很高兴,觉得自己找到了知音,还对杨嗣昌的各种建议都身为认同。】

许多官员们不免露出些悲戚之情。

从这个故事开始没多久,他们就开始有些感同身受、兔死狐悲了——这明朝这个时候的官员,怎么感觉这么难做!

虽然他们并非明朝这个时期的官员,但是鉴于大家都是朝堂上混的,那当然更能够感同身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