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4章 仙翁天池还因果,铁像终伴伪帝魂 (2 / 2)
请看小说网www.qingkanxs.com
处置赵构,却是一步难棋。臣子动手,便是僭越,必遭后世非议;赵斌亲为,则难免留下“新帝逼杀废帝”的污名。
所以,今日这话才是由陈抟来说,是这位和大宋国运纠缠不休,可偏偏又身处世外的神仙中人来说,陈抟这身份算是在场为数不多能称得上局外人的人了。
可谁料想赵构竟然能凭一句话,倒逼陈抟退出此事,从而迫使赵斌君臣几人中的一人下场,当然要是都不愿意下场干这个活,那没准他赵构今日还真能得偿所愿,苟且保全一条性命。
只是就在众将还在沉思该如何是好,这边高宠、牛皋几人跃跃欲试之时,陈抟忽然咧嘴大笑,“赵构啊赵构,偏你有几分急智,只可惜啊,今日这事还真非老道不可,非为其他,只因为因果循环,好叫你得知,非是老道不愿助你,实乃是老道当年已经助太宗皇室一臂功,但是太宗子孙自己不争气,那也就莫怪如今天池之果了!”
“仙长此言何意?!”
看着面前惊愕的赵构,陈抟面带微笑的缓缓摇了摇头,可陈抟不说不代表那边的赵斌不知道,这位贤爷坐在马上看着那边的陈抟暗暗撇了撇嘴,心中腹诽道:“要不是这老道偏帮,当年过府下枣投毒,限了我这一身天赋,让我苦练十余载却仍觉武力不足,不敢冒然行事,哪里还会有他赵构这十余载光阴,怕是临安府都不会存在。”
却原来,当年赵斌随岳飞一道习武,虽说没能习练周侗专擅的大枪,但功夫可是一点没少下,甚至因为周侗曾言赵斌马战天赋不足,这位贤爷较之岳飞几人在马战上下的功夫更多三分,只是谁料想到最后出师之时比量马上武艺赵斌还是弱了岳飞三分。
如此情形,想想高宠、杨再兴等人,赵斌哪里还敢贪功冒进,自然是步步为营,处处小心谨慎。
而陈抟当年之所以会选择帮太宗一脉,无非图的是稳定二字,免得天下黎民再遭灾祸罢了,毕竟这老道再厉害他也没有穿越时空的本事,观天象能知道日后有兵祸,但观天象却观不出来赵九妹的所作所为。
在陈抟看来太祖一脉受了这么多年的罪,好不容易有个麒麟子降世,自己要是真给弄废了着实对不起当年华山之谊,再加上背后又有人授意,所以才顺水推舟送了那三枚枣子到府。
原本依着陈抟的想法,凭着赵斌的天赋,又有岳飞那等天生帅才在侧,左右不过是太祖一脉重回南清宫,开封城内再传八贤王,八千岁配上玉锁金锏,大宋江山自然是国泰民安。
但谁能想到靖康一变、黄河岸一战、牛头山困帝,太宗一脉个顶个的不争气,太祖一脉眼看就要乘势而起了,陈抟也觉出不对来了,可再想改付出的代价可就大了。
只是这其中因果循环,陈抟、赵斌心知肚明,赵安能窥见一二,其余众人就只能是满眼疑惑的看向那老道了。
而赵斌再看向陈抟时,忽然一拍大腿继而笑骂道:“这老道,好聪明,以此事还了因果,我倒还不好再找他后账了,我就说兀术就算有些手段,他陈抟怎么要非如此周章!”
别人没听懂赵斌是什么意思,那边陈抟听到赵斌这声笑骂,却是面色一肃,心中暗道:“妈呀,猜出来了,我得快些,不然他再讹我些旁的!”
想到此,陈抟那边往后急退一步,与赵构拉开距离随即躬身一礼,“构殿下,昔年靖康之时,你被掳金营之内,为全自身曾拜大金王子粘罕为父,后虽有神鸟泥马相助,渡河南归登基,然父子之名仍存,粘罕王子仍称尔为子,尔亦没有否认此事,因此,今日老道以大金殿下之礼待你,以大金皇室之礼送你,葬尔在大金之巅,算是全了因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完这陈抟竟然一抖袍袖,随即拜倒在地,口中高呼,“送,大金王子粘罕之后,殿下完颜构归天,众弟子礼乐相送,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来,更衣入棺!”
陈抟话音甫落,数道人影应声而动。此番上前的已非寻常健卒工匠,只见来者个个白面无须,手中各持礼袍冠冕,行动间悄然无声,众将看的这些身影只觉得分外熟悉。
就见为首一人行至赵构面前,袖袍看似随意地一掸,而赵构却再无半分反驳之意,应声瘫软,昏躺于地。
后面几人随即围拢,七手八脚将他原本的衣衫尽数褪去,转而里三层外三层,将那繁复的礼服一件件穿戴整齐。整个过程之中,赵构浑无知觉,任由摆布,俨然已与死人无异。
直至被抬起送入棺内,他才微微一颤,似欲挣扎坐起。然而,未及动弹,一片厚重的漆黑已当头罩下,随即,叮当之声不绝于耳。七枚长钉依次落下,将棺盖彻底封死;三重外椁紧随其后,层层包覆。
早有健卒取来麻绳圆木,将棺椁高抬离地,稳稳架于那四尊铁人肩扛的石台之上。
而在王氏铁像的手中,那根木棍已被一杆早已备好的引魂幡取代。这位丞相之妻,此刻亦正式化为牵引亡魂的“引魂仙女”,默然跪于棺椁之前。
可紧接着棺椁之内就传来闷响叩击之声,只是这声音刚隐隐传出一声,那边牛皋就悲呼出声,抢步来到一面军鼓之前,擂鼓悲号不止,并且牛皋这一动,那边号角铜锣鸣响不断,众人耳中也就再无半分杂音。
那边陈抟见此,更是一躬到底,“送,构殿下龙归圣山!”
一众健卒齐声应和,声震四野,那承托棺椁的四尊铁人,其手掌处早已被工匠用铁水与棺椁的铜角牢牢熔铸为一体。
此刻,每个铁人周围各有八名大汉,三十二人同时发力,竟将这千斤重物稳稳当当地抬离了地面。另有四名健卒抬起王氏铁像,三十六人步伐统一,将这诡异的送葬队伍缓缓推向天池岸边。
说来奇异,铁人与棺椁相加何止千斤,一入被兀术施了法的天池,竟是入水不沉。尤其那王氏铁像更是浮于水面,手中引魂幡如船帆般迎风展开,引着棺椁缓缓驶向天池中央。众人屏息凝望,直到那棺椁行至池心,方见水花翻涌,缓缓下沉。
而原本波涛汹涌的天池,竟随着棺椁的消失,渐渐恢复了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