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8章 最后一个忙 (2 / 2)
请看小说网www.qingkanxs.com
易年想起古人常说的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道无情,不会因为谁的悲喜而改变轨迹。
就像这镜月湖,无论岸边发生什么,湖水依旧会结冰、融化、再结冰,周而复始。
莫道晚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布袋,倒出几粒种子。
"临行前从近晚峰带的…"
他将种子放在掌心,"梅树的…"
易年认得这种子。
木叶后山最爱的那株老梅,每年结的果子都会被他精心收藏,说是要留给有缘人。
如今这"有缘人",却是再也回不去了。
莫道晚俯身,在湖边刨开一小块冻土,将种子埋了进去。
他的动作很轻,像是在进行某种仪式。
月光洒在他的背影上,为那单薄的身形镀上一层银边。
"能活吗?"
易年问。
莫道晚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谁知道呢…"
抬头看向易年,眼中带着淡淡的笑意,"就当是个念想…"
夜更深了,寒气渗入骨髓。
莫道晚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脸色在月光下几乎透明。
易年知道该回去了,可又不忍心打断这片刻的宁静。
"易年…"
莫道晚突然连名带姓地叫他,声音很轻,"如果有一天…"
"没有如果…"
易年打断莫道晚,声音比想象中更坚决。
莫道晚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缓缓站起身,拍了拍衣摆上的雪屑,动作依然从容,仿佛刚才的虚弱只是一场幻觉。
二人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雪地上的脚印已经模糊,被夜风吹得几乎消失不见。
回到小院时,东方已经泛起一丝鱼肚白。
莫道晚在院门口停下脚步,回头望向远处的青山。
晨光中,山峦的轮廓渐渐清晰,像一幅正在苏醒的水墨画。
"天亮了…"
他说。
易年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看见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山巅的积雪上,折射出金色的光芒。
这景象美得让人心碎,仿佛在提醒他们,无论人间发生什么,太阳依旧会照常升起。
莫道晚转身进屋,背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单薄。
易年站在院中,突然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孤独。
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有些仗注定要一个人打。
就像黎明前的黑暗,无论多么漫长,终究都要熬过去。
风吹过竹林,带起一阵沙沙的声响。
易年深吸一口气,寒冷的空气充满胸腔。
抬头看向渐渐亮起的天空,那里有飞鸟掠过,朝着远方振翅而去。
莫道晚累了,鼾声传进了易年耳中。
易年就坐在中厅的门槛上,望着外面的青山。
一直坐着,直到天色擦黑。
……
灶膛里的火苗跳动着,将两人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土墙上。
莫道晚倚在门框边,手指轻轻敲击着粗瓷碗的边缘,发出清脆的声响。
望着易年在灶台前忙碌的背影,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这年月弄这么多东西不容易…"
莫道晚指了指墙角堆放的食材,"一会儿都做了吃了…"
易年没有回头,只是点了点头。
撸起的袖口露出结实的小臂,菜刀在案板上起落,发出规律的"笃笃"声,切好的笋片薄如蝉翼,整齐地码在青花瓷盘里。
手艺不行,但刀功可以。
就像以前在近晚峰的时候,给莫道晚打打下手。
只是那时总会有宋令关拎着酒壶推门而入,木叶也会闻着香味准时出现,笑呵呵地说要"尝尝师侄的手艺"。
现在,好像全都没了。
如今这青山小院,再不会有第三个人来了。
见易年忙活的差不多了,莫道晚喝了口凉透的茶,走进灶房。
夕阳西沉时,满满一桌子菜已经摆好。
红烧野兔泛着琥珀色的光泽,清蒸山菇上点缀着翠绿的葱花。
腊肉炒笋片香气扑鼻,还有一盆奶白色的鱼汤在炭火上咕嘟作响。
易年从后屋抱出一坛酒,泥封上积着厚厚的灰尘。
"师父藏的…"
易年拍开泥封,"就剩这一坛了…"
酒香顿时溢满小屋,易年给两人各倒了一碗,琥珀色的酒液在粗瓷碗中荡漾,映着跳动的烛光。
莫道晚端起碗,轻轻晃了晃:
"尝尝,上次都没机会喝…"
易年抿了一口。
酸甜中带着微微的涩,入喉后又泛起一丝回甘,和记忆中的味道分毫不差。
"很好吃…"
易年夹了一筷子笋片,"和以前一样…"
莫道晚却没有动筷子。
静静地看着易年大快朵颐,烛光在他眼中跳动,像是两簇即将熄灭的火苗。
当易年第三次添饭时,莫道晚突然开口:
"最后一个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