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小说网www.qingkanxs.com

“我们没自己的品牌,都是帮别人代工,对方压价压得厉害,有时候忙了一个月,除去成本,根本赚不了多少。”

“想扩大规模,又没资金没技术,只能这么熬着。”

周志高翻了翻账本,心里有了主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掏出手机,拨通了省发改委主任的电话:“王主任,丁字县的工业园区有不少闲置厂房,我想让你们牵头,联系几家有实力的企业过来考察,看看能不能搞产业转移。”

“另外,针对本地的小工厂,能不能出台些扶持政策,帮他们搞技术升级、打造品牌?”

王主任在电话那头赶紧答应:“周部长,您放心,我们明天就派人去丁字县,先做个详细的调研,然后对接企业。”

“扶持政策方面,我们可以申请专项基金,帮小工厂解决资金问题,还能联系高校的专家过来指导技术。”

挂了电话,厂长激动得站起来:“周部长,您说的是真的?要是能有政策扶持,能有大企业合作,我们厂就能活过来了,到时候能多招几十个人,让村里的年轻人都回来上班!”

“不仅是你们厂,整个工业园区都会活过来。”周志高的语气坚定,“丁字县有劳动力,有闲置厂房,只要有企业、有技术、有销路,就能把产业做起来。”

“到时候,年轻人不用再出去打工,老人能有人照顾,孩子能有父母陪伴,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厂长的眼睛亮了起来,赶紧拿出纸笔:“周部长,我这就把厂里的情况整理出来,明天交给发改委的同志。要是真能成,我给您送锦旗!”

周志高笑着摆摆手:“锦旗就不用了,你们把企业办好,让老百姓有活干、有钱赚,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

离开玩具厂时,夕阳已经西斜。

周志高站在工业园区的门口,望着远处的村庄,心里默默想着:化安县的成功不是偶然,阳市的发展也不是运气,它们都是靠着产业兴乡,靠着把工厂开到家门口,才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丁字县要走的,也是这样的路。

他掏出手机,给丁字县县委书记打了个电话:“李书记,明天上午九点,在县委会开个会,把发改委、扶贫办、工业园区的负责人都叫来,我们一起商量下产业兴乡的方案。”

“记住,要让老百姓参与进来,听听他们的想法,看看他们想发展什么产业,需要什么帮助。”

李书记赶紧答应:“周部长,您放心,我现在就安排,保证把会开好,把方案定好。”

挂了电话,周志高钻进车里。

老郑发动汽车时,无意间瞥见路边有个小男孩,正趴在围墙上,望着工业园区的方向。

“周部长,您看那孩子,说不定是想让爸妈回来上班呢。”

周志高顺着老郑指的方向看去,小男孩的手里拿着一张照片,上面是一家三口的合影。

他心里一动,让老郑停下车,走过去递给小男孩一颗糖:“小朋友,你在看什么呢?”

小男孩把糖攥在手里,小声说:“我在等爸爸回来,爸爸在外地打工,我想让他在这边上班,不用再走了。”

周志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放心,很快你爸爸就能回来上班了,到时候就能天天陪你了。”

小男孩的眼睛亮了起来:“真的吗?叔叔,你不骗人?”

“不骗人。”周志高笑着点头。

车子驶离工业园区时,小男孩还站在路边,朝着他们挥手。

周志高望着后视镜里越来越小的身影,心里更加坚定了,他要做的,就是让更多地方像化安县、像阳市一样,让工厂和公司开到家门口,让年轻人不用背井离乡,让每个家庭都能团聚。

这不仅是他的愿望,更是无数老百姓的期盼。

回到县城的住处,周志高翻开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丁字县产业兴乡计划”几个字,下面列着几条思路:对接企业、扶持本地工厂、打造特色产业、解决就业问题。

他知道,这个计划要落地,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但他有信心,只要坚持下去,只要和老百姓一起努力,丁字县一定会迎来改变,一定会成为一个让年轻人愿意回来、让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地方。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何庆生打来的:“周部长,我老伴儿说要给您做饺子,您要是有空,明天来家里吃啊。”

周志高的心里暖暖的,笑着说:“谢谢大妈,明天开完会我就过去,尝尝大妈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