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0章 有声有色有味儿 (2 / 2)
请看小说网www.qingkanxs.com
而饭桌这边,四个大人面面相觑,然后继续端起碗,该吃吃该喝喝,就着这现场直播的“背景音”和隐隐飘来的“味道”。
田胖子扒拉一口蛋炒饭到嘴里,含糊不清地感叹,“得!这早饭吃的,真叫一个别开生面。还能一边欣赏娃拉屎,一边就着.....下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乐淡定地翘着兰花指,端起碗喝了一口豆浆,“等着吧,你们几个,或早或晚,都有这么一天。习惯就好,就当.....就当就着王致和臭豆腐吃了。”
马闯忽然眼睛一亮,想起什么,放下筷子,一抹嘴,哼哼起来,“今天开始我要自己上厕所,爸爸妈妈你们不要小看我.....我等不及了我要上厕所,上厕所的时候不能吃东西....粑粑快点出来哟~~~~”
这一唱,饭桌上安静了几秒。
李乐三个人表情也变得十分古怪。
互相看了一眼,再看看那边两个努力“嗯嗯嗯”的宝娃,空气中那若有似无的味道似乎变得,更加具体了.....
“哕~~~~”
“呕,偶~~~”
“歪日特得,马大姐,你别唱了!”
“这饭,突然就不香了,唔....”
两个坐在马桶上的小家伙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仰起小脸,看着大人们古怪的表情,李笙还好奇地往前探探脑袋,李椽则继续专注着他的大事业。
“噗~~~~”
。。。。。。
下午两点半,南来北往的人流裹挟着行李与期盼,将春运特有的焦灼与忙碌气息填满了每一个角落。
出站口的闸门一次次打开,吐出操着各种口音、面带倦容却又归心似箭的旅客。
田宇裹紧了身上的大衣,虽说这玩意儿被俩娃说得像狗熊,但挡风效果确实一流。
跺了跺脚,眼睛在出站口涌出的人流里逡巡。
很快,穿着深色羽绒服、拖着个黑色行李箱的宋襄出现在视线里,鼻梁上比以往多了副银边的半框眼镜,整个人显得更沉稳老成。
“这儿呢!老宋!”田胖子蹦跶两下,挥了挥胳膊,大嗓门引得旁边几个等活儿的“黑滴”司机瞅了他两眼。
宋襄闻声望来,跟着也摆摆手,加快脚步走了过来。
“行啊,这车还算准点儿,咋样,累不?”
“我累个屁,上车就睡觉,要不是定了铃,估计一路睡回鲁省。”
田宇笑了笑,接过宋襄的行李箱,“走吧,上车说,车停那边儿停车场了。”
两人穿过略显混乱的人群,在停车场找到那辆李乐的捷达。
拉开车门,宋襄刚要把包扔后座,动作却顿住了。
“嚯!”
就看见后排脚垫上赫然躺着两大袋面粉,鼓鼓囊囊的,袋子上还印着“古船”的商标和一颗麦穗。
“这是啥?朝廷发的救济粮?准备过年包饺子备战备荒?”宋襄乐了,放好箱子,坐进车里,一边系着安全带,一边指着面粉问道。
田宇发动车子,熟练地并线汇入车流,扭头瞅了眼,“嗨,这个啊?”
“别提了,这不是说好去马大姐和小陆的新家燎锅底儿,包饺子么?结果带着鸡鱼肉蛋菜的到了地方,才想起来,面没买。没面包个屁的饺子?我这就来接你,顺道儿把这事儿给办了。”
“合着我这千里迢迢被从火车上薅下来,是顺带的?主要任务是押运这俩袋军粮?”
“噫,话不能这么说,”田胖子一本正经,“接你是主要任务,买面是搂草打兔子,顺便。主要凸显你宋总的重要性。”
“哟,谢谢啊。”
“可说呢。”
宋襄扶了扶眼镜,看着窗外飞逝的燕京街景,“行吧,打工仔没人权啊,这老板一个电话,就得中途下车。“
“别扯淡,给你的股份你都捐给非洲难民了还是东方斯卡拉认识的妹妹了?咱们都是老板。”
“对,以后一群老板,一群老板娘。”
“哈哈哈哈~~~~”
“别笑,说件眼下的事儿,这我都下来了,我怎么回家?你可知道,现在是春运。”
“放心,早给你安排妥了!李叔那边给打了招呼,保你明天舒舒服服到家。就算没票,也能给你塞上火车。”
“哦对,我倒忘了李乐他家原来就是铁路的。谢谢啊。”
“谢啥,把你半道弄下来,再不给你安排好,这不是狗艹的么?对了,晚上你住哪儿,住李乐家还是小陆那儿,要不你和我住李乐家呗。”
“算了,咱俩不一样。”
"嗯,随你。”
宋襄笑了笑,“人都到齐了?郁葱也到了?”
“到了,小陆上午开车去机场接的。这会儿估计正剥葱呢。”田宇笑道,“除了李乐媳妇儿和俩孩子,都是咱实验室相关的人。对了,来之前,冰城那边都安排好了?”
“该放假的都走了。留了俩本地的研究员和几个不回家过年的硕士生值班,盯着点设备。年终奖和过节费也都发到位了,今年效益不错,人均三万块的年终,大家情绪都挺高。”
田宇点点头:“那就好。兄弟们辛苦一年了。就是,老宋,你觉得,咱们实验室现在,跟南边比如鹏城、沪海那些地方的同行比,怎么样?”
已经琢磨一路的宋襄似乎料到会有此一问,想了想,“单从实验室硬件投入、咱们手上的专利质量,还有给核心人员的待遇来看,绝对不差,甚至在局部还有优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工大的底子,尤其是机械、自动化这些传统工科,还是很厚的。”
“但是,”话锋一转,“综合来看,差距也不小。主要是软环境。当地政府对高科技企业的扶持政策和力度,跟南方没法比。周边的产业配套,尤其是电子信息和精密制造相关的,零配件找起来费劲,迭代速度慢。还有.....人才吸引力。”
宋襄看向田宇,“同样的待遇,甚至咱们再加一点,很多顶尖院校毕业的,尤其是学软件、算法、微电子的,还是更愿意去长三角、珠三角。觉得那边机会更多,环境更好,未来更广阔。这是现实,很无奈。”
田宇默默开着车,手指在方向盘上轻轻敲着,“是啊,而且这方面感觉是越来越明显了。那你觉得,李乐提的那个想法.....”
“资源重新配置,根据地域优势差异化布局,”宋襄接话道,“路上我仔细想了。思路是好的,看得远。”
“冰城的劣势确实存在,去年咱们想招两个顶尖的算法工程师,开出的条件不比南方差,人家最后还是嫌远、嫌气候不适应、嫌未来发展圈子窄。”
“但是,胖子,拆分意味着管理成本飙升。四地办公,沟通协调难度几何级数增加。设备资源怎么分配?是重复购置还是来回调度?人员流动安家问题怎么解决?核心技术的保密和协同研发怎么保障?这些细碎的问题,想想都头大。我这搞管理的,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堆麻烦。”
田宇点点头:“乐哥也想到这些了。他说设备根据核心项目走,通用的可以适当冗余或者共建共享。人员鼓励流动,给足安家支持。”
“管理嘛,他说相信你这大管家的能力,搞一套高效的远程协同机制出来。技术保密和协同,靠流程和制度。”
宋襄闻言笑了笑,“他倒是会给我戴高帽加担子。”
“不过,从实验室长远发展来看,利大于弊。分散布局,虽然增加了管理难度,但更能贴近人才市场、技术前沿和应用市场,活力会更强。只是这第一步迈出去,阵痛少不了。”
“嗯,等于是用短期的麻烦和成本,换长期的发展空间和竞争力。”
“是这个理儿。”宋襄忽然想起什么,调侃道,“对了,这拆分对你也有好处。等你博士毕业,正好来燕京来坐镇。省得跟北星俩人继续异地着,地图上量直线距离都够呛。”
田胖子嘟囔,“扯我身上干嘛,哥们儿是那公私不分的人么?主要是为了公司发展,为了兄弟们的前途。”
宋襄哈哈一笑,“可我怎么觉得,李乐的想法里,这才是主要的呢?”
两人说着话,车子已经驶入了马闯和陆小宁新家所在的小区。
停好车,田宇扛起一袋面,宋襄拎起另一袋,两人吭哧吭哧地走进单元门。
刚出电梯,就听到一阵富有节奏感的“铛铛铛、铛铛铛”的声音从一户门内传来,铿锵有力,一听就是在剁饺子馅儿。
“听着没个节奏,你估摸着是谁?”宋襄问。
“这劲头,夯大锤似的,马大姐面儿大。”
“走吧,粮草送到了,赶紧进去搭把手。”
“我不会包饺子。”
“和面呢?”
“水多加面,面多加水呗。”
“那你会啥?”
“各种口味的馅儿和蘸料的品鉴!!”
“那特么不还是只会吃?”
“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