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小说网www.qingkanxs.com

等到硝烟散去,王怀安已经松开了方孝孺,并从官差手里,替方孝孺接过了装着赏赐的沉甸甸的红布包。

“希直,快拆开看看。”

比起拿到第一名,方孝孺确实更需要这笔赏赐,来贴补家族。

只是大庭广众之下查看,难免有些窘迫。

“你先拿好,稍后再看。”

等到官差拿到赏银,说完一连串恭贺的话离开过后。

云老板满面红光地挤过人群走上前,比划着三楼。

“甲字号房东边第一间,给方老爷备好了饭菜,里面请吧!”

发财啦发财啦!

往后房费要涨啦!

如果方孝孺殿试得了状元,那他们酒楼就是出过状元的状元楼。

“小的已命人将甲字号包房给方老爷打扫出来了。”

“我住原来的屋子就行。”

“前来拜会方老爷的人那么多,原来的屋子挤不下,太危险。”

听云老板这么一说,方孝孺拱手一拜。

“叨扰了。”

“方老爷你客气了,有您给酒楼添光溢彩,小的求之不得,这段时日的房费饭费全免了,只求留下一幅墨宝。”

云老板高兴得搓着手。

方老爷这么好说话。

还不得多题几个字啊!

伸手不打笑人脸,何况吃人的嘴短。

方孝孺只能再次朝着云老板拱了拱手。

“一定一定。”

陆垚又在小本本上题了一笔,并在心里补充道:年纪轻轻的,性格这么复杂,既有锋芒该圆滑的时候滑不溜手,很适合进官场了。

今日。

整个京城都被喜庆与忧伤所笼罩。

榜上有名的,自然是享受着恭贺与恭维,人生得意须尽欢。

榜上无名的,想到花费上百两银子,跑来京城一趟,却铩羽而归,心情只能用一片愁云惨雾来形容。

就在落榜的学子们,抱团取暖,说尽满腹牢骚的时候,一个背着药箱的老者,站在了他们的面前。

“本官是太医院院使戴思恭。”

听到是太医院院使,学子们立即起身见礼。

戴思恭抚着胡须,满意地看着这群举人出身的才子,不住地点了点头。

能够考上举人,那都是千里挑一的人才。

眼前这一窝窝的数千人,哪怕说服几个前来太医院学习,日后任职管理地方分院诸事,也不算白来一趟。

“各位,明人不说暗话,你们一定知道陛下推进医改之事,这医者以前是贱籍,所事贱业,往后就没有这一说法了。”

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言,府衙大门朝谁开他们都不清楚,更别提理解透彻医改的内容。

可会试内容里必考时政,在场的学子们,必然听说过此事。

由于医改还是今年的重点政策,许多人还为防考中此类题目,背了好几本医,把古往今来怕杏林神医事迹,研究了个透彻。

此时听到戴思恭的话,确实有不少人,自知科举一途到此结束,再难精进,便有兴趣问了一句。

“敢问戴大人,此次前来,难道是想劝我等弃文从医的?”

戴思恭当医者无可挑剔,但他根本学不会官场上的弯弯绕绕。

因此,他开门见山的回答。

“明人不说暗话,本官正是为此事而来的,凡是会试落榜者,可以免试进入太医院,由陛下统计过后,安排差事,虽然很大可能是去地方,负责防灾救治,还有推广接种牛痘等事,但只要来日再参加医考,便能考回太医院,任御医或主事之职。”

“主事?”

“太医院内除了看病的,拿药的,算账的,往后还有负责各地方分院的主事官员,管的和其他六部九司差不多,只要大家肯办事,能做出政绩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