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小说网www.qingkanxs.com

【不着急。】

朱雄英也认同爷爷和爹爹的说法。

别看如今已是洪武八年,除了胡党隐患,废除了中书省丞相制,削掉了李善长这个背后挑事的老阴谋家,加强了皇权集中。

可皇权不下乡这条自古以来的铁律,还是没有被彻底地打破。

【就连方孝孺所写的土改这件事,也不能着急动土,必须找个合适的时机,或者是找个试点,再慢慢地推行开来。】

果然。

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一眼,眼中满是笑意。

祖孙三个,这是想到一起去了!

“英儿,我认为改稻为桑可以尝试一下,我已经点了这个杨缜为第二名,只要他殿试发挥的好,便由他负责操刀办理此事,就从沈家开始办,你觉得如何?”

沈家?

【与沈万三有关系的沈家吗?】

朱标点了点头。

此沈家虽然不是沈万三的嫡亲后代,却也是同族分支。

沈家在战乱时兼并的土地更多,将数以万计的百姓都变成了沈家的佃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如果不是沈万三知道轻重会做人的话,那些土地就要姓朱了。

哪怕沈万三会做人,朱标也不会任由地方上,滋生出趴在百姓身上吸血的巨蠹!

只是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许多佃户的衣食被拿捏在那些大地主手里,极容易遭受他人的煽动,所以需要慢慢地推进。

“标儿,这件事就由你去操办,大沈动不了,先把这管织造的小沈拿下,胆敢插手到恩科考试,干涉咱选拔人才,咱就给他弄成废柴!”

“谨遵圣谕!”

朱雄英看着爹爹离开,思绪跟着飘到宫外,脸上露出了财迷的表情。

【我押的方孝孺得魁首,赔得少但赚得不少。】

【爷爷,我赚的一万两银子,你可不能给我充公了!那是我拿来开小灶的!】

朱元璋抬了抬眼皮,默默在心里念着。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咱没听见!

……

“铛铛铛!”

放榜了。

负责此事的官差,会从最末等的名次往前念唱,亲自告知榜上有名的学子。

毕竟会试上榜了以后,殿试只是重新再排一次名次,不管是进士还是同进士,今日榜上有名的,他日都是朝中的官员。

当方孝孺拜访完宋师回到酒楼时,时值正午,官差还在寻找二甲名列的学子,在何处下榻。

“恭喜芜湖范晋范老爷,中二甲第十五名!”

住在街头那家酒楼的一个学子,激动得大叫一声,紧跟着晕厥过去。

官差们似乎对此见怪不怪,连忙把后面跟着的郎中请来,让人诊治。

免得榜上有名的未来官老爷再发生意外,他们可没办法交差。

方孝孺看到这一幕,暗中祈祷着那位同窗能够平心静气,挺过这一关。

“希直兄,你可算回来了,我们二人都中了!”

跟着方孝孺一同前来参加科考的老乡,喜不自禁,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冲到方教孺的面前,又哭又笑。

虽然他们的名次排的靠后,殿试过后就算安排差事,家里没有门路没有人脉与财源,一定是前往偏远的地方当县官,开始熬资历搏功绩。

但从今天起,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就与之前有了天壤之别。

尤其是朝廷发放给上榜者的赏银比他们想象里的还要多一些,等到回乡交给亲人与族里,终于不会再让大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特别是王怀安,早年父母因病双亡后,全靠吃百家饭长大,族里支撑他读书,这次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族里出了一个进士,往后日子就好过多了!

“也不知道希直兄你能得第几名?”

“那还用说嘛,一准是第一名!我还押了五两银子呢!”

方孝孺想到自己随性而题笔的一句话,让宋师都直皱眉头,不敢打包票,只能出声安慰同窗。

“十赌九输,怀安兄以后还是戒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