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向何方扩张 (1 / 2)
请看小说网www.qingkanxs.com
做了世界搅屎棍后的徐剑飞,即将提前挑起来世界大战,改变世界的格局,这时候没事人一般,召集来了留守的二叔和田绍刚,以及大龙,准备听取他们在自己出兵枣宜会战期间,根据地情况的汇报。
田绍刚首先发言,他详细地讲述了这次枣宜会战根据地的军事行动。
趁着日本人无暇他顾的机会,他果断地将自己的主力分散,与第二军大龙紧密配合,一举扫荡了鄂豫皖大别山根据地里,所有鬼子据点。经过艰苦的战斗,他们成功收复了大别山中的十四个县,让整个根据地里,再无鬼子一兵一卒。
然而,田绍刚也指出了当前鄂豫皖根据地,所面临的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根据地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南面是长江天堑,难以跨越;西面是陇海铁路线和第五战区,又加上李品仙占据了信阳和罗山,局势复杂;
东面则是徐剑飞不想轻易触动的友军屏障第4师团,发展空间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出路似乎就是向北发展。
然而,北面却是黄泛区,而且还有卫立煌的第二战区。
卫立煌素有“七路半”之称,如果与他产生摩擦,后果恐怕难以预料。
徐剑飞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这个问题的棘手程度。
向北发展虽然有一定的可能性,但与卫立煌的第二战区发生冲突并非明智之举。他需要仔细权衡利弊,寻找一个既能突破困境,又能避免不必要麻烦的解决方案。
如果继续扩张,就只能选择向东推进,将第 4 师团驱逐出去。然而,经过深思熟虑和全面权衡利弊之后,徐剑飞与众人达成了共识:这样做虽然能够暂时扩大地盘,但最终可能会导致前门赶走了一条已经喂饱的狼,却又引来了一只饥饿的猛虎。
届时,西边有武汉的十一军虎视眈眈,后方还有日本的上海十三军伺机而动,根据地将陷入东西两面受敌的极度不利境地,对整个根据地的全局形势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因此,目前最好的选择就是在现有的这片区域内,先保持低调,默默积累实力,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行突破。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徐剑飞果断决定采取更为灵活多变的战术。他加强了与周边友军的联络,通过互通情报、协同作战等方式,在不引发大规模冲突的前提下,逐步改善根据地的地理环境和战略态势。
与此同时,徐剑飞还积极筹备各种物资,并加大了对新兵的训练力度。
只有拥有充足的物资储备和训练有素的士兵,才能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战斗中取得胜利。
补充损失的兵员,这一次就简单多了,当初成立第二军的时候,其实他交给大龙的任务之一,就是在为第一军这个主力部队,提前训练新兵。
第二军的成员构成颇为独特,他们是由敌后武工队以及各地的区小队、县大队合并改编而成。
如今,整个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14个县,已经完全被收复。在这片核心区域内,由于局势相对稳定,对于大量民兵的需求,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迫切。
因此,经过深思熟虑,徐剑飞决定将这些区小队、县大队中的精锐骨干抽调出来,编入第一军。
这些被抽调的成员,都经过了初步的培训,具备了一定的战斗力和战斗经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