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朕直接把考题透露给你 (2 / 2)
请看小说网www.qingkanxs.com
具体操作是礼部试考三场,每场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
三场都是上,则殿试资格排名提前。
两上一中,排名就得稍次一些,一上两中或一上一中一下排名就得更后,有下等的通常就直接被淘汰了。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分数,更像是一种等第组合。
这种制度实施得也非常短暂,后来的朝代也根本没有使用过。
听着就很复杂,想想就知道不好用。
你问李瑜为什么不发明评分制?
因为科举考的是经义、策论、诗赋,这些都是文章,好坏优劣都是没有绝对标准的。
就拿李瑜的文章来说的话,考官给他的名次在王相眼里是低的。
如果当年的主考官是王相,如果当年没有范承远的话,如果当时的皇帝不是快要死了、不是小皇帝还年少立不起来的话。
李瑜就是百分百的会试第一,但是换一个主考官结果就完全不同。
这些文章都很难用一把绝对的分数尺去衡量,所以具体透明的分数在古代根本就无法施行。
而现代的少数民族加分制,到了古代最合理的也就是排名往前挪的恩典,而且比直接走后门更能收拢人心。
赵翊觉得这个法子确实是好,只还是觉得有些不稳妥。
“哪怕已经少了一半,只怕也抵不过南方学子的如狼似虎,朕觉得你还是得帮帮他才妥当。”
会试是根据参考的举子有多少,然后从中按比例录取的。
南方学子比往年少了一半,那录取的进士几乎也跟着就少那么多,说来说去还是南方学子占大便宜。
李瑜自然是不愿意的:“选取进士是为国求才,给少民行方便是为了安抚他们不闹事。”
“陛下既然已经决定给少民优待,便已经能够安抚他们了,再行作弊就不合时宜了陛下。”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到时候会试的题若真的泄露出去,他可背不了这么大个锅。
见他如此坚持,赵翊有些无奈:“这可是你亲弟弟举荐的人,万无一失总归是没有错的。”
若是就这么落了榜,这身为兄长的威严何在啊?
子璇如此正直,他都恨不得直接教他怎么给自己整些个好处了。
李瑜闻言只是笑着道:“这是谁举荐的人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自身有一定的才华。”
“重要的是陛下的江山社稷安稳、黎民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这才是臣与臣弟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