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小说网www.qingkanxs.com

李小草睡醒之后知道王爱国已经给老家去了电报。

整个人都沉默了。

王爱国给李小草解释了,李小草还是一副听不进去的样子。

两人最后在病房里沉默。

窗外的天空,乌云渐渐弥散过来。

明昭站在窗前。这里是属于王爱的项目组核心地盘。

如今天鹰项目组的牌子取代了旧的标识,钉在刷着绿漆的厚实木门上。

房间中央是巨大的实验台,明昭指尖拂过冰凉的金属台面,上面摊开着复杂的电路图纸和计算草稿。

窗外是被乌云掩盖下的景色。

实验室不再寒酸,崭新的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率计等闪烁着代表精密仪器的光芒。

几台正在组装中的约莫旅行箱大小的灰绿色金属箱体股价已具雏形。

那是天音系统的核心,固定式中继台样机。

目标是突破视距极限建立覆盖整个军区防区的战略通信网。

超远距离稳定、传输高功率发射下的稳定性、以及战时环境下的抗回性。

“明昭,电离层监测数据初步建模完成了。”

苏轩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戴眼睛亮晶晶的。

他将一叠厚厚的演算纸递过来,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手绘的曲线和公式。

他现在是天鹰项目的核心骨干,负责处理数据和文档。

“根据历史劳动规律和我们搭建的简易监测站反馈,结合您给的算法模型,初步预测,未来72小时内,在特定时段、特定频段、电离层对短波通讯的反射效率可能提升15%~20%。”

明昭接过演算稿,目光迅速扫过算法结果。

记忆中在联邦时庞大的电离层扰动预测以及自适应跳频技术,与纸上的模型相互印证着。

明昭微微点头。

“把预测的最佳通讯时间窗口,和频率标注到中继台的控制逻辑里,这是我们在现有逻辑下撬动超远距离的关键支点。”

“明白。”苏轩精神一振,立刻回到自己的绘图板前。

开始修改控制电路的设计。

“高功率发射管的散热结构,还需要优化。”

“还需要优化?目前所能做到的,已经比我们现有的技术进步很多了。”

他们现在的技术已经高出华国目前的科技水平。许多了,还要优化?还能优化?

苏仙觉得明昭的想法有些不可思议。

明昭走到一个半成品的箱体旁,指着内部那个粗壮的闪着金属优光的大功率电子管。

“传统风冷不够,在腔体内部,这里加装螺旋导流隔板,配合外部强制风冷,形成谐振涡流,把热量均匀高效地带走。”

“外壳这里,预留水冷接口。”

明昭用铅笔在图纸上快速勾勒出几个关键的改动点,画出的结构十分精妙!远超现在这个时代的散热设计理念。

“明白!我马上改结构图。”旁边负责机械结构的工程师老周立刻应道,眼中满是钦佩。

实验室里一片热火朝天,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攻坚克难的专注,和一丝兴奋。

夜色渐深。

科研所大部分区域都陷入了黑暗与寂静。

只有保卫科值班室,和天音实验室的窗户还亮着灯。

距离实验室不远的一棵高大梧桐树下,两个黑影几乎融入了浓重的夜色。

“东西……带来了吗?”

一个刻意压低的,带着点神经质颤抖的声音响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