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小说网www.qingkanxs.com

“但我们不能因此轻视天下人!”

“凡是能在世界立足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原来打仗不仅能收服敌人,还能获得利益,这样的方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胡大老爷的话引起了皇子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原本只熟悉四书五经和兵法,此刻却对这种新颖的见解充满了好奇。

要说胡大老爷的话对谁影响最大,那一定是朱元璋。

作为开国皇帝,他深知大明的国力尚需提升,面对北元残部等强敌,如何减少损耗成了重要课题。

“我们可以以瓦剌为例,具体分析一下这种策略的实际操作。

即便不能完全采纳,但哪怕只是部分借鉴,也比固守旧有的观念强得多。

朱元璋深感困扰的问题,在胡大老爷的讲解下似乎找到了新的解决之道。

“资源争夺并非毫无意义,关键是如何合理利用。

在这种局面下,每次大战和出征,朱元璋父子都需要费尽心力去筹划和推动。

‘难道不应该赶紧行动,争取尽可能多的收获吗?’

他想借此机会向这些皇子传递一些理念。

正因如此,经历了元末战乱后,人口已接近警戒线。

‘面对外族,何必讲什么客气?’

胡大老爷没想到窗外还有个人跟着起哄。

各地荒废的良田随处可见,更不用提战争中破坏的水利和农田设施。

毕竟,我们的华夏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太过温和。

但在胡大老爷看来,这让他有些不满。

换句话说,将整个明朝形容为满目疮痍或许有些夸张,但称其为百废待兴则是客观的评价。

“我知道你们现在有些困惑,还不清楚具体步骤。

自春秋战国以来,“师出有名”的思想深深植根于读书人和君主心中。

正是基于这种理念,胡大老爷谈起对外策略时显得十分激昂。

这怎能不引起大家的兴趣?

看到一众**一脸迷茫,胡大老爷决定直入主题。

既然你们听不太明白,

那好吧!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

这下,本来就对胡大老爷课程感兴趣的**们更加兴奋了。

要是早有这样的教学方法,他们怎么会提不起兴趣?

胡大老爷卷起袖子,在背后挂的纸上写下“瓦剌”二字。

接着,画了个圈,旁边画了一个箭头,并写下“情报”两字。

胡大老爷用力点了一下“情报”二字,高声说道:

“我们以往的情报来源是什么?无非是靠跟那些商贾的贸易往来,或从去过那边的商人那里打听到一些零碎消息。

“但这方法其实很不可靠!”

“一是你无法选择需要的情报,二是你拿到的情报可能是真的,也可能只是对方用来迷惑我们的假情报。

“因此,若要对付瓦剌,我们首先要进行的就是情报战。

胡大老爷挥动手臂,在“情报”两字的基础上画出三条线,分别标注为“卧底”“反间”“演戏”。

“什么是卧底?大家都懂。

可是为什么要派卧底?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卧底?”

“首先,卧底必须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人选,不能随便派个人过去。

“否则,万一卧底做得好却投降了,或者刚进入就暴露了,这都是失败的表现。

“只有那些有把柄在我们手上,同时品行端正、头脑灵活的人,才适合担任卧底。

“并且要明确告知他们,只要立下功劳,不仅会升官,甚至可能封爵。

“毕竟,要让人拼命立功,事后却没有回报,谁愿意为你效力?”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

“卧底成功之后,短期内不要急着传递重要情报。

“反而要努力向上攀爬!”

“一个队正收集到的信息远不如一个偏将。

“位置越高,卧底传递的情报越精准,作用也越大。

“当卧底达到一定地位时,就可以实施反间计了。

“挑起瓦剌内部的争斗,甚至联合大明边关将领演一场戏。

窗外的朱元璋听得目瞪口呆。

这手段也太厉害了吧!

这种事锦衣卫都能做啊!

而且,他对胡大老爷的话其实颇为认同。

既然有人拼命为你效力,那就得好好奖励,否则人心就会散了。

提到这里,胡大老爷也不再说那些阴狠的计策了。

毕竟他还要维持自己的形象吧?

于是,他转而讲述周边国家的风俗民情,以及大明没有的新奇事物。

这不仅让在场的皇子们大开眼界,连窗外**的朱元璋也听得津津有味。

这些事情,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但听胡大老爷说得头头是道,不像是假话。

朱元璋忍不住好奇,这些知识胡大老爷究竟是怎么得来的?

难道他平时不是闲散度日,而是潜心研究?

-------------------

“诸位,是不是突然觉得这些年都坐井观天了?”

胡大老爷喝了一口内侍递来的茶水,微笑着对皇子们说道。

经过大半个时辰的讲解,皇子们都放松下来,真正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

()

对于胡大老爷的调侃,众人已不再像从前那样避之不及。

“胡公,我们学的东西,将来真能派上用场吗?”

胡大老爷挑眉反问:“这话从何说起?”

“学到的本事怎么会没用?”

“难道你们竟有这样的想法?”

“做人不可忘本!”

“怎么回事?”

“你们是不是都傻了?”

听至此,众皇子纷纷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