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一纸密信风云起,孤身暗影渡重洋 (2 / 2)
请看小说网www.qingkanxs.com
送走了张金宝,陈平川心中的紧迫感愈发强烈。
派遣老黄去欧洲,只是被动的应对。想要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全球博弈中占据主动,大夏必须先稳固自己的根基,将这次战争的胜利果实,彻底消化,变成实实在在的国力。
而辽东,就是这一切的起点。
翌日,陈平川没有急着班师回朝,而是在辽阳府衙,召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北境治理会议。
与会者,除了秦锋、王奎、张金宝这些随驾的文武核心,还有新任的辽阳知府孙承宗,以及从宁远、锦州等地紧急赶来的辽东地方官员和将领。
整个府衙大堂,济济一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位上那位年轻的皇帝身上。他们知道,今天的会议,将决定整个大夏北疆未来数十年的走向。
陈平川没有说太多虚言,开门见山。
“诸位爱卿,辽阳一战,我们打赢了。但打赢,不代表就此可以高枕无忧。”他的目光扫过全场,“铁木真死了,草原上暂时群龙无首。伊凡被俘了,但沙俄的野心还在。更远的西方,还有一群虎视眈眈的饿狼。所以,今日召集大家来,就是要商议一个万全之策,如何将辽东,这片我们用将士鲜血换回来的土地,真正变成我大夏安如磐石的北方门户。”
他走到巨大的沙盘前,拿起一根长杆,在沙盘上重重一点。
“朕决定,自今日起,设立‘辽阳都护府’!”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都护府,这是汉唐时期,朝廷为管理边疆民族地区而设置的最高军政机构,权力极大。
陛下此刻重提都护府,其背后蕴含的决心和魄力,让在场所有人都心头一震。
“辽阳都护府,统辖范围西起山海关,东至海参崴,北抵外兴安岭,南临高丽。凡此疆域之内,所有军、政、民、财事务,皆由都护府总揽!”陈平川的声音,在大堂中回响,掷地有声。
这是一个何等庞大的规划!它不仅包括了收复的辽东失地,更是将伊凡在条约中“割让”的,广袤的外东北地区,以及未来将要纳入掌控的草原东部,都囊括了进来。
这是在向天下宣告,大夏对这些土地,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
所有人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他们在等待皇帝宣布那个最关键的任命——谁,将成为这第一任的辽阳都护使?
这个职位,权柄之重,几乎等同于一个裂土封疆的藩王。
秦锋?他是镇北大将军,功勋卓着,但他的职责是野战决胜,而非地方治理。
张金宝?他足智多谋,但天算司的身份,决定了他更适合在幕后。
就在众人猜测之际,陈平川的目光,落在了队列末尾,那位须发皆白的老将身上。
“王奎。”
老将王奎猛地一颤,他以为自己听错了,愣在原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将王奎,听旨!”陈平川加重了语气。
王奎这才如梦初醒,连忙走出队列,跪倒在地,声音都有些发颤:“老臣……老臣在!”
“朕,以大夏皇帝之名,命你为首任辽阳大都护,加封安北侯,世袭罔替!”陈平川的声音洪亮而清晰,“朕将整个大夏的北疆,都交到你的手里。你,可敢为朕,为大夏,守好这片江山?”
王奎伏在地上,老泪纵横。
他这一辈子,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兵,到镇守一方的总兵。
他见过辽东的繁华,也亲历了它在异族铁蹄下的沉沦。
收复辽东,是他毕生的梦想。
他从未想过,自己不仅能亲眼看到这一天,还能被陛下委以如此重任。
安北侯!辽阳大都护!这是何等的荣耀!这是对他一生坚守的最高肯定!
“老臣……王奎,领旨谢恩!”他重重地叩首,用尽全身力气喊道,“陛下信赖,老臣万死不辞!只要老臣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让任何一个敌人,再踏过辽阳一步!”
陈平川亲自上前,将他扶起,拍着他的肩膀道:“王爱卿,朕相信你。北疆,就拜托你了。”
任命了主官,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政策。
陈平川对着沙盘,开始详细阐述他的计划。
“其一,军事上。都护府下辖十万边军,以玄甲龙骑和神机营一部为骨干,辅以新编的辽东本地兵。在辽阳、海参崴、黑龙江沿岸,设立三大军镇,互为犄角。同时,组建一支不少于五千人的内河水师,巡航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之上。”
“其二,民政上。即刻从山东、河北等人口稠密之地,组织移民,目标是三年内,向辽东及外东北地区,移民不少于五十万户!所有移民,官府分发土地、农具、种子,首三年免除一切赋税!”
这是百年大计,花再多钱也值得。
“其三,商业上。”陈平川的木杆,在沙盘上画了一条线,“打通辽阳至山海关的商路!沿途设立军堡、驿站,由骑兵巡逻护卫,保证商旅绝对安全。朕要让关内的丝绸、瓷器、茶叶,源源不断地运到这里,换走这里的皮毛、木材、人参!朕要让辽阳,不仅成为军事重镇,更要成为整个东北亚的商业中心!”
一项项具体而又充满远见的政策,从陈平川口中说出。在场的所有官员,都听得心潮澎湃。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一个繁荣、强大、生机勃勃的新北疆,正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会议的最后,陈平川提到了伊凡的处置问题。
“秦锋。”
“末将在。”
“你亲率一千玄甲龙骑,将伊凡等俘虏押解回京。”陈平川的语气变得玩味起来,“路上,不必苛待他。让他吃好喝好,让他多看看我大夏的锦绣河山,多看看我大夏的民生富庶。”
“到了京城,将他软禁在鸿胪寺。派人告诉沙俄的使者,他们的将军,在我大夏做客。朕给他一个月的假期。一个月后,如果沙皇的正式批文还没送到京城,那朕就只能认为,伊凡将军思乡心切,朕只好把他的头颅打包好,替他送回去了。”
这番话,说得轻描淡写,却透着一股霸道和血腥。
在场的官员们,无不心中一凛。
这是最后的通牒。
要么,沙俄捏着鼻子认下这份屈辱的条约,用土地和白银,换回他们的将军和上万名战俘。
要么,就彻底撕破脸,准备迎接大夏更猛烈的报复。
球,已经踢给了沙皇。
会议结束,一道道旨意,随着快马,从辽阳发出,传向帝国各地。
整个大夏北方,都因为这场会议,而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起来。
陈平川站在府衙的台阶上,看着忙碌起来的城市,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北方的棋局,总算是布好了。接下来,就要看遥远的西方,会如何落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