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9章 功劳要挑最大的 (1 / 2)
请看小说网www.qingkanxs.com
在李瑛的记忆中,走西安经109青藏线到拉萨全程距离大概在两千五百公里左右。
根据秘书监保存的资料,唐蕃官道的总路程为五千六百里,也就是说李瑛计划的这条路比哥舒翰进军的“唐蕃官道”能够节省六百里路程。
而李光弼从成都走的路线到逻些城的距离大概在四千五百里左右,比起长安来也没有近多少!
李钦、李抱玉率领的五万人马经过四个月的长途跋涉,目前已经从沧州抵达了陇右鄯州,目前正在湟水县休整,准备继续向东南进军一千里,最终与被阻拦的哥舒翰会师。
李瑛的计划正是统率这支人马穿越青藏线抵达那曲,从而切断阻挡哥舒翰的吐蕃军队粮草补给。
如果李瑛率领一支骑兵从长安出发,以日行两百五十里的速度前进,大概六天左右就能抵达鄯州湟水,然后与李钦率领的这支唐军会合。
鄯州湟水就是后世的西宁,为了稳定边疆的局势,陇右布政使颜真卿也把治所从兰州迁徙到了这里。
李瑛率骑兵抵达鄯州与大部队会合,相当于把前往逻些城的里程缩短了一千五百里的距离,只剩下从西宁到拉萨的这三千六百里路。
等唐军穿过昆仑山逐渐适应了高原气候,行走在相对平坦的可可西里戈壁滩,日行五十里难度不大,最快一个半月就可以兵临那曲,切断“唐蕃官道”的粮草补给。
在经过了数日的谋划,亲手绘制了入蕃地图之后,李瑛这才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做出了亲征吐蕃的决定。
只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李瑛就可以把六万唐军送到那曲。
等解决了十万吐蕃人之后,李瑛既可以亲自统率将近二十万唐军从那曲杀奔逻些城,也可以让哥舒翰统帅,自己带着骑兵返回长安。
从那曲返回西宁,一路下坡,对于完全适应了高原气候的人和马来说将会十分轻松,日行两百里问题不大,二十天左右就可以返回长安。
也就是说,李瑛只需要拿出三个月的时间,就能给唐军带来决定性的胜利,这也是他决定亲征吐蕃的重要原因。
李瑛发现,从长安到渤海国都龙泉府的距离为五千一百里,从长安到吐蕃逻些城的距离也是五千多里。
在亲征渤海与亲征吐蕃之间,李瑛必须选择吐蕃,这两个国家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灭亡吐蕃的功绩绝对远胜灭亡渤海。
历史上大唐没有灭亡渤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再加上藩镇割据,无力讨伐周遭的藩邦,这才让渤海国的国祚绵延到了公元九世纪。
渤海国活得长不代表他实力强,只是大唐衰弱了而已,事实上渤海国的军事实力甚至都比不上高句丽。
建立在东北平原上的渤海国并不像吐蕃那样拥有高原天险,而且由于高度模仿大唐,使得渤海国也没有游牧民族的机动性。
两百八十万的人口散布在东北的近百座城池之内,无险可守,战争潜力有限,只要王忠嗣与安守忠不互相拆台,一到两年内完全可以灭亡渤海国。
相比之下,人口接近五百万,雄踞高原,和大唐作对了一百多年的吐蕃还从来没有被汉人王朝征服过。
同样都是跋涉五千里路程,李瑛当然选择吐蕃。
更何况他还掌握着不为人知的“青藏线”这条秘密通道。
……
看到满朝文武被自己严厉的语气训斥的鸦雀无声,李瑛露出一抹微笑,放缓语气说道。
“朕用兵多年,去过北庭、灭过突厥,攻克过太原、洛阳、金陵,积累了丰富的战场经验,还从来没有吃过败仗,所以诸位爱卿不用为朕担忧。
朕已经做好了充分的谋划,最快三个月就可以返回长安,迟则半年。
朕去年出征金陵,用了半年的时间方才班师回京,留守内阁完美的保持了朝廷的正常运转。
朕相信这次出征,内阁大臣们仍然能够掌控国家大局,做到政令合一,上下齐心。”
听了李瑛踌躇满志的话语,裴宽、颜杲卿两人带头支持。
“既然陛下圣意已决,臣等自当竭尽所能,维持国家大局,让陛下毫无后顾之忧的征讨吐蕃!”
李适之恭维道:“陛下南征北战,亲征高原,如此雄心壮志,已胜太宗,臣等唯有勠力同心,方能不负陛下的辛苦!”
去年李瑛出征时候的内阁大臣共有七人,分别是中书令裴宽、侍中颜杲卿、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适之、工部尚书韦坚、刑部尚书皇甫惟明、京兆尹韦陟、户部尚书刘君雅等七人。
礼部尚书东方睿、御史大夫崔希逸在投票中落选,兵部尚书李泌跟随皇帝出征,因此这三个职位都未能晋级内阁。
而现在兵部尚书从李泌换成了杜希望,不让他进内阁肯定说不过去。
这样内阁大臣就变成了偶数,投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平票的局面,所以还得再增加一个内阁大臣。
李瑛想了想,决定带着李白随军出征,让东方睿成为内阁中的一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