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老家的事情,盖棺定论了 (1 / 2)
请看小说网www.qingkanxs.com
时间在废寝忘食的工作中飞逝。
两周后,一个来自港岛的包裹,通过特殊渠道送到了赵振国手中。
包裹里,除了一沓子最新的外文期刊和军事录像带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几盒包装精美的田宫1/35比例英国“酋长”主战坦克模型。
研究小组立刻召开紧急会议,众人像拆解真正的精密仪器一样,小心翼翼地拆开模型的包装。
明亮的灯光下,大家拿着放大镜,屏息凝神地端详着每一个注塑精准的零件。
这不仅仅是玩具,更是窥探西方先进坦克技术的“窗口”。
“新军,你看这里,”赵振国指着“酋长”坦克炮盾上方一个精致的凸起结构,语气带着刻意的“发现”的惊喜,“根据我们掌握的一些公开资料片段描述,再结合这个极其关键的安装位置来判断,这很可能就是他们的激光测距仪!我们的坦克还在用光学合像式,落后了整整一代啊!”
他的话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场的技术人员们都倒吸一口凉气,纷纷凑过来用放大镜观察,脸上写满了震惊和恍然。
不等众人从这第一个冲击中回过神来,赵振国又拿起炮塔内部那些虽然粗糙但结构依稀可辨的构件示意图,手指点向其中几个疑似瓶罐和管路的组合:
“还有这里!大家看这个装置的布局,是不是很像期刊里提到过的‘哈隆’自动灭火抑爆系统?这东西能在炮弹击中车内、引发火灾或爆炸的千钧一发之际,瞬间释放灭火剂,压制爆燃,这可是关键时刻能挽救全车乘员性命的‘保命符’!我们的坦克在这方面,几乎还是空白!”
其实,这个年代的坦克模型内部构造还非常简略,很多细节模糊不清。
但这并不妨碍赵振国凭借“先知”,对着图纸和零件“有理有据”地胡咧咧,将脑海中的知识巧妙地“翻译”和“投射”出来,借此启发和引导大家的思路。
一群被彻底点燃了求知欲和紧迫感的技术人员,如同发现了新大陆,将这些从“模型逆向分析”中得出的“先进设计理念”,认真地记录在草稿纸上,反复讨论、验证其合理性和可实现性。
赵振国还恰到好处地引用了一些能够通过公开渠道获得的、外军同类装备的性能数据作为对比,那巨大的差距,赤裸裸地摆在面前,刺痛着每一个人的神经,也坚定了他们必须迎头赶上的决心。
这些来自“模型启发”的直观认知和初步设想,被巧妙地融入正在撰写的绝密计划书中,成为了“借鉴国外先进设计理念,针对性提升我坦克火力、防护及战场生存能力”最形象、最具冲击力的佐证。
经过一周昼夜不停的奋战,一份厚达数十页、凝聚了整个小组心血的《关于紧急提升59式主战坦克火炮系统及关键子系统性能的若干思路与初步行动计划》终于定稿。
这份报告逻辑严谨,论证层层递进。
它既毫不避讳地指出了59坦在面对潜在威胁时存在的巨大技术代差和随之而来的战场风险,又清晰地勾勒出一条通过“立足自身攻关与寻求外部技术借鉴相结合,两条腿走路”来实现快速技术突破的可行路径。
报告中甚至包含了初步的成本估算和几个关键节点的时间表,显得务实而迫切。
王新军拿着那份沉甸甸的、关乎共和国铁甲锋芒未来的计划书,和赵振国一起,怀着紧张而期待的心情,踏入了父亲的书房。
书房里,王克定正坐在宽大的书桌后,鼻梁上架着老花镜,在审阅着什么文件。
听到动静,他抬起头,目光透过镜片落在两人身上,拿起手边的一份文件,递向了赵振国,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事件告一段落的沉静:
“振国,你先看看这个。你老家的事情,基本算是结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