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经的出马仙,恐怖灵异,请看小说网" /> 》全文免费阅读,页面清爽无弹窗!" />

请看小说网www.qingkanxs.com

陈禹继续读下去,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

“...故老衲夜开西门,令青壮百姓携老幼向西逃亡。自率僧众及愿留之士卒守城,为王与百姓争取时日...此信若得见天日,当知精绝非不战而亡。吾等选择如何死去,而非如何苟活...”

信末的字迹略显潦草,似乎是在匆忙中写就:

“...鼓声渐近,吐蕃人开始攻城。愿我佛慈悲,护佑逃亡者得生。若有后来者见此书信,请记住精绝之名。沙海可吞没城池,但吞没不了记忆...”

陈禹抬起头,与阿卜杜勒对视一眼,两人久久无言。

走出佛塔时,夕阳正将沙海染成血红。陈禹小心地将羊皮信收好,忽然注意到佛塔基座上有一些刻痕。

拂去沙土,他辨认出那是一些箭头标记,指向西方。旁边还刻有小小的水滴形状。

“是水源标记!”阿卜杜勒惊呼,“他们为逃亡者留下了指路的标记。”

凭着这些古老标记的指引,两人在第二天中午找到了一处几乎干涸的地下水源。他们活了下来,最终等到了救援队。

陈禹的报告震惊了考古界。第二年,一支大型考古队重返沙漠,对精绝遗址进行了系统发掘。他们发现了更多证据,还原了那段悲壮的历史:慧觉和留守者与吐蕃军血战数日,全部战死;而向西逃亡的精绝人最终融入了其他绿洲城邦,他们的后裔至今仍在新疆生活。

最令人动容的是,在西门附近,考古队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所有留守者的名字——僧侣、士兵、甚至还有自愿留下的普通百姓,共计三百二十七人。碑文最后写道:“山河可易主,精神永长存。”

如今,那卷羊皮信和石碑拓片陈列在乌鲁木齐博物馆的展厅里。陈禹常常站在那里,看着参观者们驻足阅读那段历史。

某个午后,一位维吾尔老人带着小孙子来到展柜前。孩子仰头读着信的内容,忽然转头问:“爷爷,这些人为什么明明可以逃,却选择留下来送死呢?”

老人沉默片刻,摸了摸孩子的头:“有时候,选择死亡比选择生存需要更大的勇气。他们用生命换取了别人活下去的机会。”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将手掌贴在玻璃上,仿佛这样就能触摸到千年前那些陌生而勇敢的灵魂。

陈禹望着这一幕,忽然明白了慧觉方丈最后的心境。沙漠可以吞噬城池,可以掩埋河流,可以磨平山峦,但有些东西比青铜更持久,比石头更坚硬——那就是人类在绝境中展现的勇气与牺牲,以及跨越千年依然能够打动人心的力量。

窗外,风卷起沙粒,轻轻拍打着博物馆的玻璃。那声音,像是千年不绝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