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锚点激活,时空洞开 (2 / 2)
请看小说网www.qingkanxs.com
然而,几条通往大汉的路,现如今都有匈奴人的监视与盘查。
想要回返大汉求援,汉军使者不得不选择暂避锋芒,绕远道而行。
是故,兜兜转转接近一月,汉军使者才算是离开西域。
但绕远路而行的代价,便是时间花费了许多。
与此同时,现代时空,西都,私家庄园。
在察觉到意识海内的时空长河上,有新的时空锚点将要激活的时候,顾渊的心神便开始注意起了新的时空锚点。
外界差不多过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时空长河上,新的时空锚点,似乎正好到了即将激活的临界点。
时空锚点激活的一刹那,顾渊身体内的时空能量便开始产生了呼应。
紧跟着,在顾渊有意的驱动之下,一道代表着激活锚点时空的时空通道,逐渐显现在私家庄园的客厅之内。
顾渊正打算查看眼前的时空锚点对应的是何时空。
正此时,时空锚点的另一面,一道身着戎服,外束皮甲的身影,突然间从通道内掉了出来。
掉进时空通道的人明显有些发怔,顾渊出现在对方面前的时候,对方才回过神,一脸警惕的从地面上翻身而起。
“吾乃大汉驻西域戊己校尉麾下兵将,此乃何地?”
来到第一时间报出名号,而听到对方称呼的顾渊,眼看着对方身上略有些熟悉的服饰,随即便跟着笑了笑。
大汉驻西域校尉麾下的兵马?
刘彻之后的大汉时空吗?
“不用紧张,此处乃距大汉近两千年的后世!”
眼看着面前的汉军兵将神情有些紧张,顾渊随口安抚了对方一句话,随即跟着又开口问了一句。
“不知此刻的大汉,帝都是长安还是洛阳?当今的大汉天子,又是何人?”
听到顾渊开口便是熟悉的大汉口音,眼前的汉军兵将明显松了口气。
距离大汉近两千多年的后世,这般话,他有些听不懂。
虽说眼前的顾渊,短发无须,看起来有些怪异,但对方的口音和长相,却也和中原汉人,别无二致。
如此,在顾渊随口问出大汉帝都是长安还是洛阳的时候。
身处于陌生之地的汉军兵将,或许是察觉到了什么,顿了顿,其拱手朝着顾渊抱拳施了一礼。
“回先生的话,先汉帝都乃是长安,如今大汉的帝都,乃是雒阳!”
“当今陛下乃光武帝之子,陛下名讳,某不敢冒犯!……”
身旁的蓝色光圈着实怪异,眼前的汉军兵将,正是耿恭派遣从西域回返大汉的汉军使者。
前一刻,他堪堪绕路穿过西域,刚刚准备从另一边回返大汉,未曾想,赶路途中,一着不慎,马匹竟然累的瘫倒在地。
而他也因为马匹的瘫倒,身形从高坡之上摔了下去。
原以为自己会命丧途中。
谁曾想,一睁眼,下一瞬却出现在了此陌生之地。
察觉到眼前之地,已然不是大汉之后,汉军兵将思索之后倒也不敢隐瞒。
帝都洛阳,天子是光武帝之子?
如此,只一瞬间,顾渊便清楚了刚刚激活的时空乃是东汉时空,而光武之后,那便是汉明帝-刘庄的时期。
“先生可是仙人?”
如此前诸多时空的人一般,眼前的汉军兵将在时空通道穿梭之事后,本能的便将顾渊当作了仙人。
而此刻听到对方小心求证的顾渊,则是下意识摇了摇头。
然而,还未等到他开口,面前的汉军兵将突然间便打算俯身朝他行跪拜大礼。
察觉到对方动作的顾渊,连忙用时空之力架住了对方的身躯。
而后者在惊疑之后,紧跟着脸上便浮现出了大喜之色。
虽未曾跪拜下去,但汉军兵将嘴里的请求之话却也已然脱口而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还请仙人垂怜,放我回归大汉,我此番有要紧军情禀告朝廷……”
面前的汉军兵将一脸的恳求之色,听到对方有要紧军情之后,顾渊想了想便果断的点了点头。
时空之力再次驱动,眼前通往大汉的时空通道,另一端直接便转换成了洛阳北宫。
而与此同时。
汉,永平十八年,六月末。
洛阳,北宫,德阳殿。
德阳殿偏室寝殿之内,自前几日刘庄夜半召集太子入宫之后,其身躯明显开始有些衰落。
只是短短几天时间,刘庄便突然间病倒了。
现如今的寝殿之内,除了大汉的太医丞连带着一干负责诊治病症的侍医在内之外,太子刘炟也一直陪在寝殿之内。
“父皇的情况如何了?”
刘炟看着床榻之上刚刚又开始咳嗽的刘庄看了一眼,面带担忧的看着眼前的太医丞。
后者朝着刘炟看了看,又看了看身后的一众属官。
自当今陛下病倒之后,他们这些太医丞的官员便轮番开始给天子诊治。
一连几日下来,他们自然也清楚了现如今刘庄的身躯情况。
“回殿下的话,陛下他常年处政,劳心劳累,如今身躯恐有些孱弱,此番病症犹如山雨侵袭,陛下他,心力已失……”
太医丞的话顿了顿,有些话,他们这些医者哪里敢直言。
但身为一个医者,眼前的情况他们却也不敢隐瞒,只好颇为隐晦的开口。
刘炟自然懂了这些医者的意思。
“放心开口,孤恕尔等无罪!”
听到这话,以太医丞为首的一众医者,齐齐躬身抱拳施礼。
为首的太医丞想了想后,跟着便有些无奈的开口。
“陛下今时之身躯极为孱弱,如此情况,恐已回天乏术,我等纵使拼尽全力,恐也只能为陛下增添几月之寿!”
太医丞的话让刘炟的身躯忍不住颤了颤。
他有些不敢置信。
“父皇如今的年纪还未五十,他怎么会,怎么会……”
太医丞没有回应,当今陛下极为勤政,其自从继位登基之后,对待大汉的方方面面几乎都处理的井井有条。
这样一位明理勤政,为大汉天下奋力竭心的天子,纵使是他们也不愿看到对方就这般逝去。
然而,人力有尽,天命难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