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小胜一战,这才刚刚开始! (1 / 1)
请看小说网www.qingkanxs.com
算计易小川,绝非易事。高要太了解这位同来自现代的“老熟人”了——聪明、敏锐,带着一种现代人特有的逻辑思维和警惕性。若是一开始就将这片致命的荆棘林赤裸裸地摆在明面上,易小川绝对会心生疑虑。他那多疑的性格会立刻启动,要么认为这是明显的陷阱而绕道,要么会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极端细致的侦查,从而识破荆棘林深处真正的凶险。因此,整个计划的核心,不在于“设置陷阱”,而在于“引导入彀”,在于让易小川自己“选择”走进来。
这需要精妙的铺垫和层层递进的心理暗示。
第一步,是示敌以“慎”。在前几日的对峙中,高要刻意命令部队加固营垒,增派巡逻队,斥候的活动频率加倍,范围扩大,摆出了一副全力防守、谨防偷袭的稳健姿态。这种姿态既合乎常理,又能潜移默化地给易小川传递一个信息:我高要很忌惮你的骑兵,我采取的是守势,我在害怕你。这种认知一旦形成,便会悄然滋长易小川的轻敌之心,让他认为高要已无计可施,只能被动防御,从而放松警惕。
第二步,是“表演”撤退,且要演得真实可信。撤退不能像溃逃,那太假,易小川不会信。他选择在入夜时分生火造饭,让全军饱食,做出为长途行军积蓄体力的姿态。撤退时,队伍保持基本建制,虽显匆忙却序列不乱,甚至故意丢弃一些老旧破损的辎重,营造出一种“战略性转移,意图保存实力,退守最近据点阳平关”的逼真效果。
高要很清楚,以易小川的智慧,必然能推断出项羽援军将至、南北合围在即的战略态势。那么,他高要作为弱势一方,“果断”放弃野战,撤向最近的坚固堡垒阳平关,便是最符合逻辑、最无可指责的选择。他要让易小川坚信,自己的行动完全在对方的预料之内。
而整个计划画龙点睛之笔,便是这夜色的运用。高要的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易小川能想到夜色对双方都是障碍,这一点没错,但这正是高要利用的关键。他赌的就是易小川会因这种“共同的不利”而更加确信他撤退的“真实性”,并会因此低估黑夜所能隐藏的极致凶险。黑夜完美地掩盖了荆棘林深处真正的恐怖——那些在白天阳光下足以让人远距离警觉的、过于茂密、连绵成片、狰狞交错的植被,在火把有限的、摇曳的光照下,只会被当成是寻常的、稍微密集些的路边灌木丛。
直到骑兵集群依仗速度一头扎入其中,才发现已深陷泥淖,进退维谷,为时已晚。若是白天,易小川的尖兵斥候有极大可能从远处窥见这片地域的异常茂密与地形特质,他的计划便可能功亏一篑。夜色,是这场心理博弈中最完美的幕布。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原本他预设的对手是力拔山兮的项羽,对付那位崇尚正面决战的霸王,自有一套激将、诱敌、疲敌的刚猛策略。但换成了心思更为缜密、同样拥有现代思维模式的易小川,所有的计划都必须做出精细的调整。对付易小川,需要更深的心理博弈和更巧妙的环境利用。这片荆棘林,就是他为他这位“老熟人”量身定做的思维盲区与钢铁坟场。
他深入研究过这片地形。此地绝不可用来“固守”。若他一开始就将大军布置于此,无异于自困死地,将主动权拱手让人。对手只需要远远地用火箭进行覆盖射击,秋日干燥,极易引燃这片天然的燃料库,林中大火一起,他这两万余人顷刻间就会化为焦炭,无处可逃。
这片地狱的真正价值,在于“动态反击”和“战术阻截”。只有在敌人主动闯入、阵型已乱、进退维谷之时,它才能化身最可怕的杀戮场,将骑兵依赖的速度、冲击力和机动空间彻底剥夺,并将其最大的劣势——混乱、拥挤和脆弱——无限放大。
这一切的谋划能力,并非凭空而来。从一个小小的厨子爬到如今南境之王的地位,他所经历的蜕变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尤其是身边汇聚了萧何、曹参、韩信、张良这等旷世奇才,日夜耳濡目染,请教学习,甚至争论辩驳,他的战略眼光和战术思维早已非吴下阿蒙。
他学会了像萧何一样思考全局后勤与人心向背,像曹参一样注重法令严明与执行效率,像韩信一样“置之死地而后生”地巧妙运用地形,像张良一样精准地揣摩对手心理于纤毫之间。这些智慧的沉淀,在与易小川的这场对决中,终于完美融合,绽放出致命的光芒。
“停止追击!”
高要的声音冷静而清晰,穿透了胜利带来的狂热氛围,如同冷水般浇在有些头脑发热的将领们头上。部队刚刚冲出荆棘林,追杀了不足两里地,斩获颇丰,士气正处在巅峰。
许多中下层军官杀红了眼,面露不解和急切,渴望继续扩大战果,甚至有人觉得可以一鼓作气重创新溃的易小川残部。但高要的命令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鸣金收兵!各部立刻停止前进,原地警戒,清点伤亡,收拢队形!违令者,斩!”
他深知“穷寇莫追”的古训,尤其是在己方同样疲惫、队形开始散乱的夜间。易小川虽遭重创,但其主力并未被完全歼灭,楚军根基犹在。项羽的大军更不知在何处虎视眈眈。盲目追击下去,自己的队伍很容易在黑暗中脱节、分散,指挥失灵。
若是被败军中的悍将组织起有效的反扑,或者一头撞上闻讯赶来接应的项羽主力骑兵,届时,刚刚到手的胜利恐将顷刻间化为泡影,甚至可能演变成一场灾难性的反转。见好就收,巩固胜利果实,清理战场,重整队伍,才是统帅最明智的抉择。贪功冒进,往往是失败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