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小说网www.qingkanxs.com

休息间隙,几位来自欧美的学者主动过来与陈阳交流,对陈阳的观点表示欣赏,并对京都国际医疗中心的工作表现出兴趣。

很显然,这一次H国的这个会议,明显有着一些国际机构安排的记者和媒体人

山本一郎走了过来,低声道:“陈医生,您刚才应对得漂亮。”

“不过,我看H国方面不会善罢甘休,下午的分论坛和明天的案例展示,恐怕才是重头戏。”

陈阳笑了笑:“我们就是前来交流学习的嘛,有交流才有进步。”

山本一郎是见识过陈阳的水平的,不仅仅是医医术方面,更有辩论方面,他这次倒是扮演了吃瓜群众的角色。

下午的分论坛,火药味就开始浓了起来。

下午的分论坛主题是“传统医学理论在现代医疗中的应用与创新”。

论坛的主持人是韩医学研究院的一位资深教授。

发言者中,除了陈阳他们,还有H国、R国以及欧美的一些学者。

H国方面的学者发言,几乎清一色地围绕“四象医学”展开,极力宣扬其如何“科学”、“精准”、“个性化”,并展示了一些利用现代仪器进行体质辨识的“创新”方法,试图将韩医包装成一门高度现代化的精准医学。

轮到陈阳发言时,他并没有直接反驳H国的观点,而是从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出发,结合京都国际医疗中心治疗劳伦斯、山本一郎以及抢救宋洛军等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医理论在应对复杂疾病,尤其是危急重症中的独特优势和灵活性。

陈阳特别强调了“辨证”的动态性和综合性,并非简单的体质分类可以概括。

“……中医的‘证’,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病因、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的概括。”

“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动态变化的。比如,一个少阴体质的人,在特定情况下可能表现为少阳病,甚至阳明病。这就要求医生必须具备全局观和动态调整的能力,而不是拘泥于固定的体质类型。这正是中医博大精深之处,也是其应对复杂疾病的优势所在。”

陈阳的发言,理论结合实例,逻辑清晰,证据扎实,尤其是提到宋洛军心肌梗死的抢救案例时,台下不少专家都露出惊叹之色。这个案例的难度和成功,极具说服力。

旬佳宏紧随其后,从内科杂病的角度,补充说明了中医辨证的细腻和方药配伍的精妙,进一步巩固了陈阳的观点。

他们的发言,虽然没有直接点名批评四象医学,但通过展示中医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无形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比之下,H国学者过分强调静态体质分类的理论,显得有些单薄和机械。

讨论环节,一位H国学者再次忍不住向陈阳发难:“陈博士,您强调辨证的动态性,但这是否会导致诊疗过程过于依赖医生个人的主观经验,缺乏客观标准?而我们的四象体质辨识,有明确的指标和现代化的检测手段支持,是否更具可重复性和推广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