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小说网www.qingkanxs.com

三、废墟之上,正义的清算

在案件基本查清,即将移送检察机关的前一天,赵承平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去那个被查封的寺庙扩建工程现场,再看一眼。

车子,停在了工地的入口。昔日里车水马龙、尘土飞扬的繁忙景象,已经荡然无存。巨大的工地,此刻像一个被遗弃的废墟,死气沉沉。

画着“宏伟蓝图”的巨幅广告牌,被风雨侵蚀得色彩斑驳,上面的标语“打造传世精品,铸就百年工程”,在眼前这片烂尾的景象映衬下,显得无比讽刺。

赵承平跨过警戒线,走了进去。

工地上,蓝色的施工挡板东倒西歪,露出了后面触目惊心的真相。

本该使用高标号钢筋的承重柱里,夹杂着大量细如铁丝的劣质钢材;本该浇筑坚固混凝土的墙体,用手一抠,就能掉下一大块混着泥沙的石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劣质建材散发出的刺鼻气味。

赵承平蹲下身,捻起一点粉末状的“混凝土”,放在指尖轻轻一搓,便化成了沙土。他无法想象,如果这样一座“豆腐渣”工程真的建成,投入使用,将会埋下多么巨大的安全隐患。

到那时,这里供奉的,将不再是神佛,而是吞噬生命的恶魔。

几个办案人员,正在现场做最后的清点和勘验。他们拿着皮尺,仔细地测量着每一根钢筋的直径;用专业的仪器,检测着混凝土的强度。每一个数据,都被一丝不苟地记录在案,

赵承平独自一人,站在工地的中央。晚风卷起地上的沙尘,吹动着他那件已经略显宽大的夹克。他的身形,在这片巨大的、疮痍满目的烂尾工程映衬下,显得有些单薄,却又如同一根定海神针,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终结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那些已经锈迹斑斑的钢筋、那些一捏就碎的劣质混凝土块。他的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几个月前,第一次和侯亮平悄悄来到这里进行暗访时的情景。

那时的他们,还只能站在工地外围,隔着高高的蓝色挡板,凭借着经验和直觉,去猜测和拼凑这背后可能隐藏的巨大黑幕。那时的风,似乎也像今天这样大,吹得挡板“哗啦啦”作响,仿佛是这座城市在发出不安的呻吟。他记得侯亮平当时指着工地深处,眼神凝重地说:“老赵,这里面的水,比咱们想象的要深得多。”

一语成谶。

如今,水落,石出。那些曾经隐藏在最深处的、最丑陋的礁石,已经被他们合力,一块块地从淤泥中挖了出来,暴露在了阳光之下。而侯亮平,他的战友,此刻却远在另一个战场,继续着属于他的战斗。

赵承平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没有打电话,只是默默地打开了相机。

他没有去拍那些宏大的、可以作为宣传材料的全景,他的镜头,对准的都是那些最细微、却也最致命的细节。

“咔嚓。”第一张,是那根被截断的、内部混杂着竹签的承重柱。镜头下,劣质材料的纹理清晰可见,像一道丑陋的疤痕。这张照片,是对草菅人命的贪婪最直接的控诉。

“咔嚓。”第二张,是一堆被雨水冲刷后,已经和泥土混为一体的所谓“高标号水泥”。这张照片,记录了那些被吞噬的、本该用于城市建设的巨额资金,是如何变成了眼前这一堆毫无用处的垃圾。

“咔.” 第三张,他将镜头拉远,拍下了那块被风雨侵蚀得字迹模糊的奠基石。上面,还依稀可辨李沉当年亲笔题写的日期。这张照片,是他为李沉那个腐败帝国,亲手立下的一块墓碑。

他拍得很慢,很仔细,仿佛不是在取证,而是在举行一场庄严的告别仪式。告别这段耗尽了他无数心血的时光,也告别那些因这起案件而扭曲、堕落的灵魂。

拍完最后一张照片,他将手机放回口袋,没有再回头。他迈开脚步,一步步地,走出了这片见证了罪恶从萌芽到覆灭的土地。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沉稳,仿佛要将脚下这片土地的创伤,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里。

当赵承平驾驶着那辆普通的国产轿车,汇入城市傍晚拥堵的车流时,一种久违的、不真实的疏离感向他袭来。

车窗外,是城市的万家灯火。高楼大厦的LED屏幕上闪烁着绚丽的广告,街道上人声鼎沸,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这一切,与他过去几个月所沉浸的那个由谎言、背叛和贪婪构成的世界,恍如隔世。

他看到一对年轻的父母,正牵着蹒跚学步的孩子在路边散步;看到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在公交站台前嬉笑打闹;看到一个外卖小哥,骑着电瓶车,在车流中灵活地穿梭……这些,都是这个城市最真实、最鲜活的脉搏。

而他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守护这份看似平凡的烟火气。

这个念头,让连日来紧绷到极致的神经,在这一刻,终于有了一丝松弛。一种巨大的、排山倒海般的疲惫感,瞬间淹没了他。他感觉自己的眼皮重如千斤,连握着方向盘的手,都感到了一阵阵的酸软。他将车停在路边,摇下车窗,点燃了一支烟。

烟雾,在狭小的车厢内缭绕。他看着自己映在后视镜里的那张脸,自己都吓了一跳。那是一张何等憔悴的脸——颧骨因为消瘦而凸显出来,眼窝深深地凹陷下去,形成了一圈浓重的、几乎化不开的青黑色。眼神里,虽然依旧有光,却也写满了无法掩饰的疲惫。这段时间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几乎榨干了他所有的精力。

他知道,同事们的劝告是对的。他需要休息,需要立刻回家,倒在床上,睡个天昏地暗。

但是,他还是重新发动了汽车,将方向盘转向了那个灯火通明的办案点。

有些事情,必须由他亲手画上句号。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近乎偏执的、属于他赵承平的仪式感。

当他推开专案组办公室大门时,里面只剩下几个年轻的队员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看到他进来,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赵队,您怎么又回来了?快回家休息吧,这里有我们就行了!”小王跑过来,一脸关切地说道。他看着赵承平那张憔悴的脸,心里满是敬佩和心疼。

“赵队,您快回去吧!”这里剩下的活儿我们几个保证给您干得漂漂亮亮的,您就放心吧!”

另一个正在封存资料的女同事也附和道:“是啊,赵队,您看看您自己,眼圈都快掉到下巴上了。再这么熬下去,案子办完了,您人也得垮了。这仗打赢了,您这个总指挥可不能倒下啊。”

他们说的,是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的事实。这段时间以来,赵承平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精密机器,他的身体仿佛只是一个承载着强大意志力的容器。然而,此刻,当这股意志力随着案件的终结而稍稍松懈时,肉体的疲惫便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将他淹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能感觉到自己太阳穴在突突直跳,后颈的肌肉僵硬得像石头,每一次呼吸都带着一种肺部被灼烧的疲惫感。他那件合身的衬衫,此刻穿在身上已经显得空荡荡的,仿佛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

他对着同事们,努力挤出一个安慰的微笑,声音因为极度疲惫而显得有些沙哑:“我知道,谢谢大家。你们先回,我……我就是把自己的桌子收拾一下,很快就走。不把这些东西理顺了,我回家也睡不踏实。”

这不是托词,而是一种近乎执念的仪式感。

对于赵承平而言,这张办公桌,就是他过去几个月里最主要的战场。它见证了每一次的案情分析会,每一次的深夜推演,每一次的突破性进展,也承载了他无数个不眠之夜的焦虑与思考。现在,战争结束了,他必须亲手打扫战场,亲手将所有武器入库,才能宣告这场战役的真正终结。

同事们了解他的脾气,知道劝不动,只能叮嘱几句“您千万早点回”,然后带着一丝担忧,陆陆续续地离开了。

办公室,很快就只剩下赵承平一个人。

世界,在这一刻,彻底安静了下来。只剩下中央空调“呜呜”的送风声,和墙上石英钟秒针“滴答、滴答”的、不疾不徐的脚步声。

他拉开椅子,缓缓坐下。没有立刻动手,而是先点燃了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尼古丁带来的短暂镇静,让他纷乱的思绪有了一丝喘息的空间。他看着眼前这座由文件、卷宗、报告和各种证物照片堆砌起来的“堡垒”,心中百感交集。

他伸出手,像一位将军检阅自己战功赫赫的士兵一样,轻轻地、一件件地拿起桌上的物品。

他拿起最上面那份已经卷了角的审讯记录,封面上的“李沉”二字,是他亲手用红笔标注的。他仿佛能再次听见李沉在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时,那一声充满了绝望与悔恨的叹息。人性是何其的复杂,一个曾经那么位高权重的人,最终却被自己的贪欲,拖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拿起旁边那份关于寺庙扩建工程的结构鉴定报告。冰冷的纸页上,是密密麻麻的、触目惊心的专业术语和数据,但他的眼前,浮现的却是工地上那些一捏就碎的劣质混凝土,和那些细如铁丝的劣质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