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小说网www.qingkanxs.com

曲卓的一系列想法和准备的动作,都是跟崔德安一番深谈后做出的决定。

同一时间里,331工程的任老和下面几个分项总师,也在积极为曲大主任安排接下来的工作。

关键点在于,小同志计划五月底出门,虽然不清楚出去干嘛,但听话头儿有不少事儿呢,什么时候回来不一定。

所以,在他走之前的这段时间,要充分利用起来,争取一分一秒也不浪费。

问题是,涉及到的众多“许可”,几位总师是没有权限批准的。只能想办法特事特办……

虽然还没有上会形成决议,但几位主要领导原则上同意,全力推进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同时,暂缓东方红二号卫星的研发。

卫星主研单位和配属单位,将工作重心转移至BE公司的欧亚一号通讯卫星上。

为此,主管领导还做出批示:好饭不怕晚。

先搞“欧亚一号”,好处多多。

给331工程赚点计划外资金都是小事,主要可以获取一系列新技术的第一手资料。

如果符合预期,我们就可以用从“欧亚一号”上赚的钱,去推动那些新技术所需配套产业的建设,达到“自主可控”的要求,并应用在东方红二号上。

另外,还可以利用研发和辅助搭建“欧亚一号”地面站的机会,把我们配套的地面站、移动站,以及远望一号和二号两艘远洋测控船进行升级。

项目结束后,直接就能应用于东方红二号。不但能省下大笔的经费,还能做充分的技术验证……

落实到曲某人头上,他不但是欧亚一号的委托方,也是承接方的骨干研发人员。

从76年冬天开始,他就是331工程项目组的一员了。

虽然只是一名三类技术人员,但在地面站项目上做出过重要贡献。现在,他肩负分地欧亚一号卫星星载计算机的设计工作。

嗯,没错。

他作为委托方掏钱,然后用自己掏的经费带人搞设计。再作为承接方的成果,交付给自己……呃,反正……嗯。

星载计算机那玩意,不是闭着眼怎么合计怎么来。作为一颗卫星的大脑,要在太空高辐射环境中安全、高效,具有充分冗余的精确适配整套系统。

前提是,首先要充分了解姿控、数传、电源、有效载荷等所有组件,然后才轮到架构、算力、功耗等具体设计。

现下达成的方案是,内陆能解决的模块和组件由内陆提供。暂时还不具备条件,但花点力气有可能够得上的,抓紧时间努努力。

实在不具备条件的,BE再考虑从外面采购。

戴英那边的二号星,刚好反过来。在同一架构下,戴英能自己解决的,优先本土提供。解决不了的,考虑在调集欧洲的资源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的,由东大提供。

这场由BE公司居中一手托两家,看似技术互补,公平公正的商业合作,实则也是一场技术比拼。

统一架构下的两颗卫星,除了技术和工艺方面的对比,还有成本。

我们不但要充分展现自身的技术实力,还要展现成本优势,为后续更多,更广泛的合作努力争取有利位置。

其中最有价值,我们力求攻克的技术有三项。

第一项是第二代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应用。

这项工作由半导体所领衔,计算机所等单位配合,正在计算机中心的实验室内夜以继日的攻关呢。

第二项是霍尔推进器。

我们要在毛子的技术路径和成果中,加入自己技术积累,从无到有攻克。

第三项是星间链路。

这项是最难的,现在只是理论上可行,没有任何成熟的技术作为参照。只有一些毛子和美西方国家的验证性测试。

搞出来,我们就是头一份。

刚好,有一批以国科院电工研究所的名义,支援给五院510所的设备要起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