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五路大军齐聚定襄城 (2 / 2)
请看小说网www.qingkanxs.com
李靖没有再推辞,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赞道。
“好酒!够烈!正合边关气象!”
随着一杯热酒下肚,帐内的气氛开始融洽起来。
“总管,快尝尝这烤羊肉,李恪指了指李靖面前的半只小羊。
“这是今日新猎的黄羊,用北地特有的沙葱和粗盐腌制后烤制,虽不及长安佳肴精致,却别有一番风味。”
李靖学着李恪的样子,拿起桌子上准备好的小刀,割下一块烤得金黄的羊肉,塞进嘴中。
只觉得羊肉入口外焦里嫩,带着淡淡的孜然香,忍不住赞道。
“这烤羊肉做得地道!外脆里嫩,还没膻味,想必是伙房的人用了心。”
“都是弟兄们从突厥人手里缴获的羊,肉质紧实,食堂的老张最会烤这个。”
李恪又夹了块胡饼,掰开放进嘴里。
“您再尝尝这胡饼,就着羊肉吃,更对味。”
李靖依言咬了口胡饼,麦香混着肉香在嘴里散开,连连点头。
“好!比老夫在长安吃的还香。看来殿下在这定襄,把弟兄们的吃食都照料得周全,难怪燕王卫的兵士个个精神头足。”
“弟兄们在前线拼命,总得让他们吃暖穿暖,才能有心思打仗。”
李恪笑着说到这里,话锋渐渐转向定襄城的那些降卒。
毕竟,三千多人要看守这么多的俘虏,尽管李恪有的是气力和手段。
但压力也还是太大了一些,眼看李靖到来,他当然是想顺便分担些压力出去。
“对了总管,明日您可要巡查一下俘虏营地,虽说在此之前,本王未曾请示就做了一些安排,但现在既然您来了,小王也不好在再独断专行。
“后续如何安排,自然全凭总管定夺。”
说到这,李恪语气转为郑重,从怀中取出一卷简册,双手递向李靖。
“这是目前降卒的名录、初步甄别情况以及小王暂定的管理章程,请总管过目。其中若有不当之处,或需调整补充,但凭总管示下。”
李靖从一旁的侍从手中接过简册,并未立即展开,而是将其轻轻放在案几上,目光温和却锐利地看向李恪。
“殿下办事,老夫是放心的。老夫一路行来,见营区井然,降卒管理颇有章法,便知殿下已费了不少心血。”
说完,李靖顿了顿,接着视线望向大帐外南方所在的方向,语重心长的说道。
“只是殿下,您应该明白,老夫此次来到草原,也只是奉旨带兵而已,眼下战事已经接近尾声,最终还是要班师回到长安去的。”
“能做的事情有限,最多也只能尽可能的为殿下稳住眼下局面,搭建好一个大致可行的框架。这定襄城的长久之治,终究还是要落在殿下肩上。”
李靖的话才一开口,李恪便也想通了其中的深意。
但李恪不同于其他人那种责任感十足或者患得患失人。
能轻松点就轻松点,最不济也要把这个包袱减轻一些,不然守着这么俘虏他什么事也不用干了。
“国公所说的话,恪……自然明白了。”
李恪的声音沉稳,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
“小王身为当今圣人的儿子,当然有守好这定襄、管好这些降卒,为陛下分担的责任,只是……”
李恪话锋微转,指尖轻轻敲了敲案几上的烤羊骨,语气里多了几分坦诚的 “实在”。
“小王也得说实话,只不过这也不是小王的私事,也是朝廷的事,若是由小王一言以蔽之,既怕考虑不周出了纰漏,也怕往后真有什么差池。”
李靖听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端起酒杯远远示意了一下。
“既然殿下把话说的这么实在,也罢,老夫既然来了,就帮你把这章程捋顺了。明日巡查时,将营地情况了解清楚后,将情况禀告给陛下,由陛下来安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此期间,老夫会派兵协助,只不过,老夫走后,殿下还是要多留心,降卒的情绪、兵士的状态、甚至草原上的风向,都得时时盯着。”
“有您这句话,小王心里就踏实多了!”
李恪笑容舒展,举起酒杯回敬。
“有总管您帮着掌舵,小王只需遵照章程办事,这担子顿时就轻省了不少。您放心,您定下的规矩,小王必定严格执行,绝不打折扣。来,国公,小王再敬您一杯,感谢您出谋划策、鼎力相助!”
李靖喝完这杯酒后,神色愈发清亮。
只不过,在李恪主动谈到降卒和俘虏这件事上之后。
他倒是想起了另一件事来,同时也是他此行的目的之一。
那就是关于突厥扶持多年的杨政道与萧皇后。
对于他们二人的生死,若是之前,李靖那是毫不在意。
只不过
想到这里,他放下酒杯,指尖在案几上轻轻一顿,目光转向李恪,语气比先前多了几分郑重。
“殿下既肯坦诚谈降卒之事,老夫也有件要事要跟你分说,此次老夫来这定襄城,除了视察情况,协助殿下外,还有一桩要紧差事。”
李恪听完这句话后,心中立马有所猜想,当即收了笑意,坐直身子。
“总管请讲,小王洗耳恭听。”
李靖见到李恪认真的样子,满意的点了点头。
稍作沉思,便压低声音开口道。
“好呀!我们在外面卧雪眠霜,都快追击到阴山了,你们倒好,在这里吃香的喝辣的!"
"嗯?还有酒!药师兄,有点过分啊!”
不等李靖开口说话,帐帘便被人一把掀开,带着股塞外寒风的身影大步闯了进来,嗓门洪亮得震得帐内烛火都晃了晃。
来人身披玄色披风,铠甲上还沾着未化的雪粒,脸上带着几分风尘仆仆的爽朗,不是镇守燕云地区,刚从阴山前线赶回来的程咬金又是何人。
在他身边还站着恒安道行军总管卫孝杰,金河道行军总管柴绍以及胡国公秦叔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