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小说网www.qingkanxs.com

要不说,姜还是老的辣。

李靖一上来先是打压燕王卫,将他们挟恩自傲,同僚操戈的姿态点透。

又直指府兵 “蛮横无理、动辄动粗” 的错处。

短短两句话,既打压了燕王卫此时因 “被挑衅” 而燃起的戾气,又敲打了府兵们的蛮横无理。

双方各打五十大板,瞬间掌控了全场局势。

这种情况下,若是任何一人只偏帮一方,或是一味斥责某一边,只会让另一方觉得委屈,反而激化矛盾。

可李靖这 “各打五十大板” 的做法。

既没让燕王卫觉得 “我方占理却被苛责”,也没让府兵觉得 “总管只护着燕王势力”,反倒让两边都冷静下来。

更何况,李靖身为定襄道行军总管,能够节制其他六路大军不说。

李恪所拥有的燕王卫,之所以能够出现在草原战场,也是李靖征招,在李世民面前力荐的结果。

这份知遇与支持,让燕王卫上下对李靖本就多了几分敬重。

所以,就算此刻被他点出“挟恩自傲”,有些燕王卫不太认可的说法。

但出于对这位老帅的敬重,也都默默咽下了这口气,垂首听训。

见到燕王卫和自己所带领的定襄道府兵全都垂首肃立,再无先前剑拔弩张的气氛。

李靖这才缓缓上前一步,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兵士,语气不复先前的锐利,多了几分语重心长。

“你们当中,有跟着燕王战朔方、守云州,踏草原的人;也有跟着老夫长途奔袭、征讨突厥的,风餐露宿不说,还得提着脑袋拼杀。”

说到这,李靖眼神中散发出几分历经沙场的沧桑与厚重,声音也高昂了些。

“哪一个算不得英雄好汉二字?”

从李靖的嘴中,听到"英雄好汉"这四个字,所有士兵都不由自主挺直了腰杆。

能被这位军神认可,是每个行伍之人最大的荣耀。

老将军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话锋却陡然一转,指了指营地外远处的草原方向,厉声说道。

"可真正的英雄好汉,该把刀口对准敌人!虽说颉利可汗已经被擒下,但漠北还未彻底平定,他的残部仍在草原上游荡,说不定哪天就会卷土重来,想着再犯我大唐边境!"

李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震得在场兵士们心头一凛.

"你们倒好,敌人还在城外,倒先在这儿为了一口饭、几句口角红了眼、动了手。”

“若是让那些突厥残兵看到这一幕,你猜他们会怎么想?”

“对...他们只会觉得我们大唐的甲士不过如此,只会窝里斗,这难道就是你们想让敌人看到的‘英雄’模样?"

他抬手,指了指在场兵士们胸前的甲胄,又指了指腰间的兵器。

"你们身上的甲,是用来保护你们,砍倒敌人的;你们手里的刀,是斩向敌人的!而不是让你们用来跟袍泽争高低、论对错的!”

燕王卫守云州时,曾以千人挡万敌,收回故土;府兵征突厥,不眠不休追敌千里,斩得敌首无数,这些才是英雄好汉该做的事!"

说到此处,李靖的语气稍稍缓和,却依旧带着沉重。

"老夫征战几十年,见过太多弟兄倒在沙场,他们到死都在想着‘护大唐’‘保袍泽’。”

“你们今日没能拔出刀来,我很欣慰,这说明你们心里还装着‘袍泽’二字,没被一时的火气冲昏了头。”

李靖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每一张年轻或坚毅的脸庞,声音里多了几分温和,却更显沉重。

“可若老夫晚来半步呢?若真见了血呢?你们对得起那些战死的弟兄吗?对得起长安城里盼着你们平安的家人吗?"

这番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所有被火气冲昏头的兵士。

最先动手的鲁泰,羞愧的低下了头颅,松开握紧拳头的双手。

“噗通...”

朝着李靖径直的跪了下去,膝盖与地面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

鲁泰垂着头,声音带着几分哽咽与懊悔。

“总管,是末将糊涂!方才被那点口角冲昏了头,忘了袍泽情谊,末将甘愿受罚。”

说完,他又转向燕王卫的方向,深深磕了个头。

“燕王卫的弟兄们,先前是我不对,不该对你们动粗。你们为我等考虑的这么周全,我却还来添乱,是我对不起你们!”

若是鲁泰死不悔改,一心一意死磕到底。

周虎他们说不定还会梗着脖子与府兵对峙。

毕竟先前被推搡,明明是为他们好,还被埋怨,心里本就憋着气。

可鲁泰这一跪、一认错,倒让燕王卫的兵士们瞬间没了火气,眼神中倒是多了几分羞愧。

周虎是最先被鲁泰推搡的燕王卫校尉。

可如今这虬髯大汉跪地认错,若是他们再揪着不放,反倒衬托着他们得理不饶人。

容易给人留下燕王卫小肚鸡肠、记仇等不好的印象。

想到这里,周虎也不马虎,朝着李靖果断的跪了下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总管明鉴!今日之事,我等亦有不当之处。都是袍泽,方才我们也不该说一些气话,非但没有未能体谅府兵弟兄们连日征战的辛苦,沟通时过于急躁,才引发误会,继而激化矛盾,也请总管一同责罚!”

这一跪如同石子投入静湖,瞬间荡开涟漪。

方才还剑拔弩张的府兵们相继跪下,燕王卫众人也单膝触地。

整个校场黑压压跪倒一片。

看到眼前这番景象,就算官职做到兵部尚书,勋爵封至国公。

李靖内心也是悄悄松了一口气。

眼见打突厥都赢了,颉利可汗都生擒,都到了最后收官的关键时刻。

若是因为内部摩擦导致来一场“营啸”。

就算是他李靖用兵如神,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此刻见兵士们真心认错、甘愿担责,没有丝毫推诿怨怼,李靖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现在,唯一让他比较为难的就是,如何处罚这些犯了错的将士。

若是只有定襄道的府兵,他倒也不至于如此为难。

可这其中还牵扯着燕王卫。

这是燕王李恪的直属兵力,虽如今归他节制,可处置起来终究要多几分考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